圖:香港青年、寧夏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興盛村村主任助理湯振威(中)到村民傢裡瞭解養殖情況。\新華社記者艾福梅攝

  “基層這一年多,給我上瞭一堂寶貴的農村實踐課,真正參與到國傢鄉村振興中。”紮根西北鄉村,香港青年湯振威感慨頗多。“80後”香港青年湯振威本科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清華大學碩士畢業後成為“選調生”來到寧夏回族自治區駐村,擔任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興盛村村主任助理。這一年半,他為興盛村成功引進草莓種植產業,義務為當地孩子開設“清華小學堂”。從霓虹繁華到遼闊西北,湯振威坦言,“其實,跳出舒適區並不容易,但我覺得人生要有一些改變。我最希望能帶領大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走上致富道路,過上好日子。”\新華社記者 艾福梅

  去年為支持大西北建設,一腔熱血的湯振威舉傢從香港遷移往銀川。母親、妻子辭掉工作,帶著傢裡的三個小孩全部落戶大西北,而自己則以“選調生”的身份駐村掛職,在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興盛村當瞭一名村官。“我所有決定的出發點很簡單,想更多瞭解內地,也想為內地做點事,不敢說建功立業,但求盡一分力。”湯振威說。

  發揮自身優勢 帶動村民致富

  報到後,湯振威被派到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興盛村駐村兩年,擔任村主任助理。與在香港創業時的工作特點完全不同,駐村工作深入一線:寫工作簡報、檢查庭院衛生、疫情防控值班……在這一年半的農村工作中,湯振威走訪入戶,深入瞭解到百姓的困難和基層政府的制約和問題,深感路漫漫而任重道遠。“其實,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區十分不易。剛開始確實有落差,但我不斷調整心態,畢竟隻有無限接近群眾,才能瞭解他們真正的需求。”

  調研中,湯振威發現村裡溫棚主要種植西紅柿、芹菜、小西瓜等蔬果,附加值不高。“鄉村需要靠高質量的產業發展。寧夏的產業結構相對比較原始且基礎,本地以低端農業為主,我們現階段力圖延長其產業鏈並提高附加值,例如開展草莓種植、創辦農產品深加工的企業等等。”湯振威決定利用此前積累的商業關系,推動鄉村振興、帶動村民致富。

  去年4月,湯振威對接到江蘇省的草莓種植大戶,他們有十多年的高端品種草莓種植經驗,銷售渠道穩定,一畝淨利潤在4萬元(人民幣,下同)以上。最終,江蘇草莓種植大戶以高於此前租金的價格租用村裡16座溫棚,建立草莓種植基地,免費為村民提供草莓種植技術,協助有需要的村民銷售。此舉不但為全村集體增收,而且帶動瞭村裡務工。今年,湯振威也在努力學習和嘗試引進不同的高端農產品種植,比如適合沙土地和西北氣候的燕窩果、水果芹菜等。

  辦“清華小學堂” 築夢童心

  “人才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全國統一教材隻能在課本知識水平上盡量端平,但是鄉村孩童的眼界和課本外的學習經歷卻無法和城市裡的孩子相提並論。”看到村裡的教學水平較為一般,去年暑假,湯振威又在村子裡辦起瞭“清華小學堂”,為約80名小學生提供義務教學,包括數學邏輯、趣味英語和中國文化等。

  今年4月份,湯振威邀請清華大學師生組團來到寧夏開展社會實踐,並安排他們到村裡的小學,通過分享清華大學的校園風貌、學習生活,給250多名鄉村小學生“築夢”。“雖然我個人的能力有限,但希望夢想和學習的種子能撒播在鄉村孩童的心裡,在適合的時機發芽成長。”湯振威說。

  冀港生走進西北 瞭解祖國發展

  除瞭做好本職工作,為村裡謀發展外,湯振威也不忘促進兩地交流。“今年7月份將舉辦‘祖國尖端科技之旅’考察團,讓香港青年學生深入內地瞭解國傢科技發展,尤其是寧夏這邊的新能源、新材料、農業和生態環境水利等科技發展。希望香港學生在感受國傢科技發展進步的同時,也思考如何參與投身國傢的發展大業。”湯振威說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