坊間有評論指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中有關性教育的教材傳遞不合時宜的價值觀,教育局在網上專欄發文闡釋課程目標,以及如何透過課程推動性教育,讓公眾全面及正確了解。

 

教育局表示,雖然社會對婚前性行為持不同意見,但對未成年學生應該給予充分保護,並須提醒他們香港法例對與性相關的違法行為施以嚴厲懲處。教育局透過課程讓學生明白守法的必須和重要,是應有之責。

 

該局指出,香港學校課程有關性教育的理念是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整全價值觀的人,讓學生將來在思想和條件成熟時,對性的課題作知情和負責任的決定。鼓吹未有能力承擔後果的學生作出所謂知情決定,是不專業和不負責任。

 

以下是教育局8月23日在該局網上專欄「政策正面睇」發表的文章:

 

教育局於2024年7月31日公布由課程發展議會編訂的《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指引(中一至中三)》(2024),供學校於2024至25學年在中一級正式推行,以取代生活與社會課程。學校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界對課程的回應正面,學校認同公民、經濟與社會課程的課程宗旨和學習目標。坊間有評論指有關性教育的教材傳遞不合時宜的價值觀,本局在此闡釋課程的目標,以及如何透過該課程推動性教育,讓公眾全面及正確了解。

 

課程對象為初中學生

 

初中公民、經濟與社會(公經社)科的總課程目標是立德樹人,旨在培育12至14歲尚未成年的初中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正面的態度和良好的行為。課程內容與相關教材的設計聚焦於支援教師幫助初中學生的全人發展,協助他們將來成為德才兼備和守法的良好公民。

 

合情合法的親密關係

 

因應學生步入青春期,公經社科以合乎情禮的親密關係為題向學生提供性教育課程內容,一方面肯定嚮往親密關係是自然的發展(發乎情),另一方面亦提醒學生必須謹守規範(止乎禮)。課程文件相關的第一部分,明確提出學生將會學習分辨友誼和戀愛、認識戀愛的元素(親密、激情和承諾)、目的、戀愛應抱持的態度(例如注重心靈交流、互相支持、平等尊重、愛護珍惜、理性、負責任)、了解訂定親密界限的重要性及處理方法,以及戀愛關係結束的因素及恰當的處理方法。在第二部分,課程指引列明學生將認識與性相關的價值觀(例如性必須建基於有堅實基礎和承諾的愛;拒絕婚前性行為;愛有很多表達方式,性只是其中一種),處理性幻想和性衝動的方法,以及不恰當處理親密關係的後果。

 

社會各界期望保護學生

 

教育局有專業責任確保課程配合學生的心智發展和成熟程度,並顧及社會期望、家長意見、辦學團體的使命、道德倫理、文化背景,以及法律相關等因素,指導學校必須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培養他們互相尊重和自律守法的態度。學校在教授性相關議題時,須配合學生成長需要,培育他們持守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在與性相關的課題作出合理的判斷,以及負責任、合法和合乎道德的抉擇和行為。教師可因應學校的辦學宗旨和理念、學生的年齡和心智,適當地調適教材,以配合課程的宗旨和目標,協助初中學生健康成長和培育良好品格。

 

雖然社會對婚前性行為持有不同意見,但對未成年的學生,我們應該給予充分的保護,並須提醒他們香港法例對與性相關的違法行為施以嚴厲懲處。教育局透過課程讓學生明白守法的必須和重要,是應有之責;「應堅決拒絕婚前性行為」能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起預防作用,以免犯下不可逆轉的過失,影響自身外也禍及他人,終身抱憾。

 

有評論認為香港的性教育未能追上現代社會的發展,本局必須指出,這種看法並不正確。香港學校課程有關性教育的理念是要培養學生成為有整全價值觀的人,讓學生將來在思想和條件成熟時,對性的課題作知情及負責任的決定。鼓吹未有能力承擔後果的學生作出所謂知情決定,是不專業及不負責任。

 

攜手推展性教育和價值觀教育

 

要有效向學生進行包括性教育的價值觀教育,不能單靠學校。家庭教育、社會氛圍和網絡文化往往對年輕人有更大影響。我們期望與社會各界人士,包括家長、其他政府部門、立法及執法界別、非政府機構和傳媒,一起守護學生,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態度,建立健康的人際關係,並實踐合宜行為。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