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本港工商界呼吁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如发展创科、全面数字化、自动化等方面;并更好发挥香港在金融、物流、航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18日于北京闭幕,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全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本港工商界人士相信,国家全面深化改革,香港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他们呼吁香港各界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发展创科,在全面数字化、自动化方面与国家接轨,更好发挥香港在金融、物流、航运等方面的优势,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国家“引进来”、“走出去”,拓展“一带一路”新兴市场,同心携手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大公报记者 龚学鸣

  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会长卢金荣表示,三中全会为国家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伟业作出了周详和科学化的部署,为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强化发展动能的香港,提供庞大的机遇。作为国家最开放、最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可以在助力国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特别是以大湾区为制度创作的试点,加强国家与国际市场的规则衔接和要素流动。

  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可以为香港的金融、专业服务例如检测认证等行业带来新机遇,更可以巩固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和“八大中心”的定位。此外,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国家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方向,这不但能做大、做强内需市场,也提高土地、劳动力、资本等要素资源在内地的自由流通效率,为香港开拓内销市场创造更好的环境。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副会长杨华勇指出,国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对以往改革经验的制度化提炼和推广,又紧扣中国式现代化的主题,对改革重点再设计,实现对改革难点新突破,展现中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胸有成竹。香港应配合国家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实现立足国内与全面开放相统一。

  循数字及绿色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

  商界(第三)立法会议员严刚表示,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改革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划。其中重点就在于: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完善发展服务业体制机制,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他认为,这些重点发展领域的改革,是决定国家未来高质量发展成败的关键所在,也是决定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建设“八大中心”的关键所在。

  金融界立法会议员陈振英表示,香港金融业的新质生产力目前主要循数字及绿色两个主调发展。在虚拟资产方面,香港监管机构应建立好相关的交易平台、稳定币等发牌、测试和运作机制,捕捉数字发展趋势,与内地分享相关监管经验。同时,香港代币化债券发展领先全球,可将相关产品发行、交易制度与内地分享,或引导更多内地企业发行,一起满足国际市场需求。

  数字经济将成经济增长重要引擎

  进出口界立法会议员黄英豪认为,透过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相信内地的很多产业未来将会进一步高质量发展,而这些产业进一步发展需要金融、贸易、物流、科研等作支撑。香港在“一国两制”下,背靠祖国,与国际接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航空枢纽,有能力以融资、出口、专业服务等自身优势为有关建设贡献力量。

  工业界(第二)立法会议员吴永嘉表示,在国家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下,相信内地的数字经济和数字中国建设将会成为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为香港的工商界、不同产业带来辽阔机遇。香港企业要更好进入内地这个大市场,必须先要在全面数字化、自动化上与内地接轨。

  优化营商环境 加强港企信心

  中国香港(地区)商会会长杨莉珊指出,全会为中国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提供了具有确定性、连贯性和延续性的政策方向。公报中,有关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等表述,传达出进一步优化外资企业营商环境的信号,有助于港企增强信心。

  她表示,人工智能和数据科学是新质生产力的核心驱动力,也是香港具有一定优势的领域。香港拥有高水平的人才、数据和算力资源,以及开放多元的创新生态。作为大湾区中心城市之一,香港应与大湾区其他城市加强优势互补,进一步发挥自身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的优势,加快推动建设大湾区共同市场。

  海问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邹兆麟指出,过去三年到五年来,全球经济环境发生巨变,全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恰逢其时,不仅有利于提振境外投资者对华投资信心,也为国企与民企发展提供了支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