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蜂針療法利用蜜蜂尾部螫針及運用針灸方式刺入人體穴位,聲稱可治療疾病。
雖然人人聞蜂走避,但坊間盛行另類療法蜂療(Apitherapy),使用蜜蜂產生的物質如蜂蜜、花粉、蜂膠、蜂王漿以至蜂毒來治療,其中一種療法是“活蜂針刺”(Live Bee Acupuncture),是利用蜜蜂尾部螫針及運用針灸方式刺入人體穴位,治療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骨關節病、腰椎頸椎病、強直性脊椎炎、腫瘤、癌癥、硬皮病、哮喘、神經痛、神經炎、心臟血管疾病和多發性硬化癥等疾病。
風險或高於好處 選用要三思
但過去已有不少醫學研究報告指出蜂針療法引發過敏反應,恐致病人器官衰竭亡,蜂療效用及安全缺乏數據支持。2012年,韓國一名55歲女子接受蜂針療法希望改善肌肉攣縮和壓力問題,事發前兩年她每四星期接受一次療法,未有任何異樣,病歷未有顯示她有過敏、哮喘、心臟疾病或其他高風險疾病。然而在接受其中一次蜂針療法時,她出現喘息、呼吸困難等癥狀,並在一隻蜜蜂螫刺後突然失去意識。30分鍾後救護車抵達,病人血壓急跌,心跳急促,救護人員立即為她註射腎上腺素,輸註鹽水,靜脈註射皮質類固醇激素及處方抗組胺藥,送院後病人血壓及心跳穩定下來,但陷入重度昏迷,數星期後因多重器官衰竭死亡。其診治醫生指在她出現嚴重過敏反應期間引起的低血壓,導致分水嶺梗塞及永久性昏迷,又提到病人對致敏原耐受,但因多次接觸而增加風險,因此蜂針療法和蜂療的風險高於其好處,並不建議使用。但現時在馬來西亞、韓國、日本、內地及臺灣仍然有蜂療,過去本港的無牌醫館亦有蜂療,當中2007年香港曾有人開設診所以“蜂蛇蠍療法”行醫,但其後被揭並非註冊中醫,被裁定無牌行醫罪成。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