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回归祖国27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之际,中央再次出台支持香港发展的新措施!前天(6月27日),财政部、海关总署、税务总局联合发布《关于提高自香港澳门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行李物品免税额度的公告》,宣布将内地居民旅客自香港进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由现行的人民币5000元提高至人民币12000元,同时保留在进境口岸免税店额外购买人民币3000元免税商品政策,额度合计人民币15000元。这项新措施从7月1日起适用于罗湖、福田(落马洲支线)、深圳湾、广深港高铁西九龙站、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等六个陆路口岸,并将于8月1日在所有口岸实施。
消息传来,振奋人心!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昨日表示:“我衷心感谢中央的殷切关心,推出多项有助促进香港经济的措施。这次在《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框架下,提高内地居民旅客自香港进境内地携带行李物品的免税额度的措施,凸显中央政府对香港特区经济发展的支持。”
近来,中央推出多项挺港惠港措施,包括将内地“个人游”城市从49个增至59个、延长访港商务签注逗留期限、开通北京和上海与香港之间的高铁动卧列车等,这次再放惠港大招,鼓励内地游客在港消费,再次体现了香港“联通世界、背靠祖国”的优势,再次彰显了“内地市场是香港最大的经济支撑”的论断,再次诠释了“祖国永远是香港坚强后盾”的定理;这不仅给香港经济注入活力,更增强了香港在由治及兴征程中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坚定信心。
中央放招注重“时、度、效”
中央考虑问题从来都是站在全局和长远的高度,综合各种因素,把握好“时、度、效”,固本培元、精准施策。此次出台惠港新措施同样如此。
从“时”来看,现在放宽免税额是最佳时机。过往,香港的部分市民对内地游客蜂拥而至颇有怨言;现在,内地游客没有疫情前火爆了,本地消费暂时不振,人们反而着急起来。去年1月,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以来,观察几个“黄金周”和“小长假”,香港的零售业确实不如疫情前火爆,越来越多的香港市民形成了“吸引内地游客来港”的共识。有了这种共识,中央出台“个人游”城市扩容、放宽内地游客购物免税额,顺应民意,正当其时。
从“度”来看,调整免税额度考虑到多种因素。免税额调至人民币15000元,是原来免税额的三倍,幅度不小;同时,确定这个额度,不仅要考虑香港的实际情况,还要考虑澳门的实际情况,港澳两地都地域狭小,若内地游客在假期蜂拥而至,难免给港澳民众的正常生活带来不便,容易造成负面影响,循序渐进,最为稳妥。
从“效”来看,振兴香港零售业须多方给力,不能仅靠这一招。香港以“买全球,卖全球”闻名于世,但这一优势正面临新情况、新挑战,香港要振兴零售业,既要盯住内地游客,也要盯住国外游客,更要查找自身短板,提升服务质量。如果仅仅寄希望于“内地放宽购物免税额”,并不利于提升香港零售业的竞争力。
香港接招须“快、准、稳”
据估算,这次增加内地游客购物免税额度,每年将为香港带来约88亿港元至176亿港元的购物消费额,经济增加值约27亿港元至54亿港元。
估算毕竟是估算,属于“理论数据”。怎样让“理论数据”化为“真金白银”?香港还须精准接招。笔者认为,香港接招应做到“快、准、稳”。
所谓“快”,就是要谋划在先,准备充分,一旦惠港新措施落地,就能立即推出吸引顾客的优惠措施,形成叠加效益,掀起消费热潮。政策刚刚落地就掀起消费热潮,可以发挥很好的广告效益,口碑相传,可吸引更多游客来港。
所谓“准”,就是每个商家都应找准自己的目标客户。现在,来港的内地游客结构和消费习惯发生明显变化。年轻人多了,老年人少了;“个人行”多了,“跟团游”少了;理性购物的多了,“血拼”的少了。商家应据此调整各自的经营策略、商品种类、服务模式。
所谓“稳”,就是要注重持续性。大招降临,商家都有机会赚钱,谁能持续赚钱、赚更多的钱?则取决于各自的接招能力。因此,商家应改进服务,比如,改善服务态度,提供便捷支付和便捷快递服务等。
中央接连出台支持内地居民来港旅游、购物、消费的措施后,给香港市场注入信心。日前,香港旅游发展局宣布,将在7月11日推出“香港.乐在当夏”全新夏季宣传项目,把握暑假旅客访港的旺季,送出涵盖交通观光、美食及消费优惠的50万份礼遇,总值超过1亿港元,并全力支持城中不同的大型消费推广活动。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宣布,将在7月1日至8月31日举行第二届“香港开心购物节”,超过160个品牌、5千多间商铺,提供约12亿港元的免费礼品及消费礼遇予市民及游客。参加的商户须签署“香港有礼服务约章”并宣誓,承诺向市民及游客送上有礼服务,而消费者亦可以投票选出“有礼店舖”。
以上做法明显体现出一个“快”字,值得点赞!期待更多商家拿出各自的招术,以“快、准、稳”的服务策略和举措吸引顾客。
因应“双向奔赴”须培育核心竞争力
今年首5个月,内地来港旅客录得1380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加约74%。
与此同时,“港人北上”已成趋势,香港入境事务处统计显示,2023年北上人数创新高,全年超过5300万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位香港居民“北上”7.2次。
由此可见,香港与内地“双向奔赴”已成常态。面对这种新变化,本港旅游、零售、餐饮、酒店等行业都应重新审视竞争环境。必须看到,香港的相关产业处于和内地同行同台竞争的境地,不再是“皇帝的女儿不愁嫁”,如果没有特色和更优服务,消费者会“用脚投票”,选择其他地方消费。
中央对香港关怀备至,千方百计为香港注入发展动能,香港更应加倍努力,不能守着过往的经营模式不变,而应聚焦“双向奔赴”的新情况,调整定位、更新策略,接通新需求,创造消费触发点,为顾客提供更好的消费体验,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多次指出,香港是国家的“掌上明珠”,中央惠港政策陆续有来。夏主任清晰地传达了中央对香港的关怀和信赖。此次中央惠港政策,再次令香港社会各界感受到对“掌上明珠”的关爱。香港须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中央给力,香港努力,香港由治及兴的动能强劲,未来必将风光无限!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