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李家超5月亲身到柴湾连翠邨,了解清洁工在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后工作量倍增,成为叫停计划的原因之一。右图:《大公报》五月二十一日刊载民调结果,显示广泛民意不支持垃圾收费,政府当天果断决定暂缓计划。
影响全港750万人的“垃圾收费”计划在上届政府通过条例草案,今届政府在实施日期上一波三折,《大公报》以多个系列专题报道,包括远赴韩国、日本了解当地处理垃圾实况,以及大公报fb问卷调查等,其中于5月21日《大公报》刊登民调结果,反映大部分市民不支持垃圾收费,政府在当天宣布决定暂缓计划。
“非常多谢《大公报》做了好详细的报道,很多资料我都是从报章去探索,多谢《大公报》深入的报道。”政府果断叫停垃圾收费计划背后,除了透过传媒了解民意,李家超亦亲身走进社区了解市民及业界诉求。\大公报记者 李雅雯、义昊、杨州(文) 林良坚(图) 张凯文、许棹杰(视频)
李家超指出,他决定暂缓垃圾收费的原因之一,是亲身感受到前线清洁工受到计划的负面影响。在五一劳动节当天,李家超到访垃圾收费先行先试计划试点之一的柴湾连翠邨,走进垃圾房了解清洁工在试行计划后工作量倍增,更甚的是清洁工有可能触犯垃圾收费的相关条例而被罚款及检控。
难透过惩罚改变生活习惯
李家超指出,整个垃圾收费的法律设置有两点问题,其中一点就是惩罚的对象:“我亲身落去了解,清洁工真是未停过(工作),跟我倾谈时全身(汗)湿,好辛苦,他在处理垃圾的过程中可能因为垃圾收费而被罚。在原先的垃圾收费计划,等同好多人呃钱、电骗,你去追究重罚骗徒是对的,但没理由罚银行,所以在过程中是否有些方面需优化?”李家超续指出,整体措施以惩罚为主导,以惩罚方法去改变市民多年的生活习惯是困难的,应因地制宜,符合香港实际情况处理好相关计划:“外国可能好成功的政策,是因为整个环境配套、教育,长时间去酝酿建立出来;如果香港未有这个条件,便要考虑怎样把同一环保概念用可行的方法去达成。”
他表示,自上任后,环境生态局加大力度增设厨余收集设施,由零开始为200条屋邨增设厨余机,增设更多非家居的厨余收集点,但发现市民回收意识并不全面,基础不完全配合:“就算现在我们决定暂缓垃圾收费,我们仍计划一年内倍数地增加不同配套资源。”李家超重申,暂缓垃圾收费不代表环保工作止而不行,目前要加强教育、增设回收配套,令分类回收成为市民的生活习惯。
推民生措施须听意见
超过七至八成市民不认同垃圾收费计划,李家超形容声音很响亮,“我觉得要了解市民不认同的原因是重要的,等同医病一样,发烧只开退烧药不行,还要了解是否有暗病、病毒入侵等,要对症根治。好多讲配套不足,理念不接受,推动环保回收要从不同层面,用不同模式,青年人可从教育入手,但对已50多岁人士,要改变其生活习惯就不能只从教育入手。”
至于若再有关切民生的措施推出时,是否要优化咨询?李家超表示,听意见很重要,更要听多层意见,分析了解意见背后的原因更加重要:“好多时我们只收到第一层意见,现在我们有很好的地区治理体系,18区的区议员、关爱队、民政事务处经常与市民接触,亦多谢大公文汇及其他传媒沟通,从这些方方面面,政府更能听到不认同垃圾收费的原因。”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