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戴希教授(左二)是第二位获颁“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的香港学者,他的研究伙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教授(左三)及研究员翁红明教授(左一)亦一同获奖。

  【大公报讯】记者郭如佳报道:香港科技大学(科大)蒙民伟博士纳米科学教授兼物理系讲座教授戴希及其团队,继前天获国家主席习近平颁发“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后,昨天再获颁“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以表彰他及其研究伙伴于拓扑电子态研究的贡献。

  表彰拓扑电子态研究贡献

  据悉,戴希是第二位获颁“陈嘉庚科学奖数理科学奖”的香港学者,以及第三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的香港科学家。他的研究伙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所长方忠教授及研究员翁红明教授亦一同荣获上述两大奖项。

  科大副校长(研究及发展)郑光廷对戴希表示衷心祝贺。他表示,戴希教授在拓扑材料方面成就出众,不仅融合了理论物理学及实验科学,更发挥了以计算方法推动实验突破的巨大潜力。他续指出,是次获奖亦印证了科大在推动基础研究上的坚定承诺,科大一直致力为戴教授等出色的学者创造有利的环境,让他们能发挥其创造力、专业知识和毅力,突破研究界限。

  作为量子材料理论的领先专家,戴希于拓扑材料的研究中,弥合了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科学的差距,更将拓扑物质理论概念带进现实世界材料,推动科学家们建立全新的拓扑材料数据库。

  日前,戴希接受《大公报》记者访问时表示,“拓扑是一个数学概念,所研究的是几何构型的整体特性。比如球面和平面的整体特性不同,大航海时期的欧洲探险家一路往西也能到达亚洲,就是因为地球表面是一个球面而非平面。在物理世界里面,我们研究的是电子运动模式的拓扑性。”戴希说道,这一系列基础研究的成果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药物的生产中可以利用手性催化;在光电探测方面,拓扑的电子态也能起到很大作用。

  戴希和团队亦揭示了多项重大科学发现,包括开发创新计算方法,成功预测和验证了第一个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绝缘体的存在;以先进的计算技术推动了第一个狄拉克半金属和第一个外尔半金属的预测和发现;以及提出和实施了基于非阿贝尔贝里联络的拓扑指数计算方法。这种计算方法现已成为分类拓扑材料的主要工具,显著加快了拓扑量子材料领域的进展。戴希的研究成果已被纳入研究生教科书,确定了其在学术课程中的重要性。

  2015年发现“幽灵粒子”

  身在香港工作,戴希表示,希望充分利用香港科技界的独特优势,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补充,为国家的科技进步贡献来自香港的力量。“香港学术界国际化程度很高,跟国外顶尖研究机构的交流非常便捷,同时科研管理上比较规范;内地学术界对科研的资助强度大,团队合作氛围好。”戴希说,两地在科研环境各自的优势,让他同时能够获益良多,这也是他取得目前这些成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2015年,戴希和同事们在固体材料中首次发现了物理学家们期待已久的“幽灵粒子”──外尔费米子,引起国内外物理学界轰动。1999-2001年,戴希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博士后;2004-2007年,他在香港大学担任研究助理教授;2017年至今在香港科技大学担任讲席教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