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吃糉子的习俗由来已久,不同年代演化出不同的糉子。

  •春秋时期──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已有用菰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糉”。

  •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是碱水糉的前身。

  •晋代──糉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糉子的原料除米外,还添加中药材益智仁,煮熟的糉子称“益智糉”。

  •唐代──糉子用米已是“白莹如玉”,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有文献记载“大唐糉子”。

  •宋代──出现“蜜饯糉”,见苏东坡“时于糉里见杨梅”的诗句。宋代还出现用糉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状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糉子已很时尚。

  •元、明、清──元代时糉叶已从菰叶变为箬叶。明代则开始用芦苇叶包糉子,配料更多元化,有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清代开始出现“火腿糉子”。

  甜糉何时有?

  最早有甜糉记载是唐代的一个宴会。在唐朝韦巨源官位升迁时办的“烧尾宴”上,有一道叫“赐绯含香糉子”的菜。(烧尾宴是士子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行的宴会)菜谱后还写着“蜜淋”,用蜂蜜浇糉子。如今陕西关中和陕南一带的“蜂蜜凉糉”,据说就是从此演化而来。唐宋时期,几乎是甜糉的天下。宋代甜糉馅料丰富,加红枣、松子、板栗、胡桃、杏乾、柿饼等。

  秘鲁人在圣诞节吃糉?

  原来远在南美洲的秘鲁,也有吃糉子的习俗!秘鲁人吃的糉子是香蕉叶包裹鸡肉等馅料,煮熟后搭配秘鲁辣酱、紫洋葱等清新香辣的配料来享用。有趣的是,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糉子的!另外,韩国其实也有端午节,但他们不吃糉、没龙舟竞赛,而是吃艾子糕、用菖蒲水洗头辟邪。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