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警方提醒市民,不要尽信搜寻器置顶的结果或轻信任何声称能协助追讨诈骗损失的专页或广告。右图:骗徒以专业法律用语营造权威形象,谎称能代为追回损失,逐步令受害人堕入二次诈骗陷阱。
香港每13分钟便发生一宗骗案!最近有骗徒声称是协助诈骗案受害人讨回损失的法律团队,透过假装调查及提供法律意见,再诱使受害人支付所谓服务费骗取金钱,对诈骗案受害人造成二次伤害,有受害人因此损失逾600万元。警方提醒市民,不要尽信搜寻器置顶的结果或轻信任何声称能协助追讨诈骗损失的专页或广告。\大公报记者 古倬勳
首季科技罪案涉款逾16亿
警方在今年首季录得的科技罪案达7596宗,与去年同期保持平稳,但损失金额大幅增加95.1%至16.2亿元,其中网上投资骗案及网上账户骑劫案件的涉款金额分别达6.9亿元及2700万元,分别较同期增加128.4%及1352.6%。最近本港发生网上假冒法律团队以协助骗案受害人追讨损失之名对受害人进行二次诈骗的骗案,警方今年至今录得共6宗,涉及损失(连同第一次骗案损失)超过800万元。
其中,损失最大宗案件涉款逾600万元,69岁男中医师于今年1月收到一个WhatsApp讯息,声称可以透过网站促销相机赚取佣金,受害人先后被骗取超过100万元,其后在网上看到广告,声称可以透过法律途径为他追讨骗款,受害人根据指示先后将超过500万元存入骗徒指定的数十个银行户口作服务费和担保费,及后怀疑自己受骗,于18日报警。警方已要求有关网络服务公司移除涉案的骗徒网站。
假专页卖广告置顶增曝光率
警方指,骗徒首先盗用官方图片或标志假冒法律团队设立虚假网站或社交媒体专页,盗用的图片更包括反诈骗协调中心及警方“守网者”网站,再于搜寻器以“骗案”、“欺诈”、“骗案追讨”等关键字为假网站投放广告并置顶,以及在社交平台为假专页投放广告,以增加其曝光率及接触率。
骗徒利用受害人在蒙受金钱损失后的彷徨混乱心理,配以专业法律用语营造权威形象,谎称能代为追回损失,受害人被骗徒转介至通讯软件咨询,套取损失金额、聊天、转账纪录等骗案资料,继而假装调查及分析骗案,提供所谓专业意见,在取得受害人信任后便会收取服务费或行政费,甚至讹称可透过刷单或网上赌博赚回损失,从而骗取金钱,令受害人堕入二次诈骗陷阱。
警察临床心理学家冯浩坚指出,骗案对受害人不但造成金钱损失,同时也造成心理伤害,虽然不少受害人都认为讨回损失的难度极高,但一旦看到有讨回损失的机会,便会很想相信这个希望是真的,骗徒正是透过声称协助追讨骗款的话术,在受害人感到绝望时激发内心对于讨回损失的愿望,诱使他们堕入陷阱,骗徒甚至可能已对同一受害人行骗,在掌握了骗案受害人的背景资料后再假扮另一身份进行二次诈骗。
警方早前与转数快合作推出“可疑识别代号警示”,在市民过数至被“视伏器”标示为“高危有伏”的转数快识别代号时便会弹出警示,相关合作模式将会推展至其他转账方式,警方会向电讯商及网络供应商推送涉及诈骗的情报,令它们及时封锁涉及诈骗的电话或网站。警方提醒市民不要轻信任何声称能协助追讨诈骗损失的专页或广告,在寻求专业人士协助前,应充分了解对方背景和专业资格。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