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北角协同中学副校长黄中伟任教公民科,分析首届试题。\大公报记者 赵之齐
中学文凭试(DSE)首届公民与社会发展科(简称“公民科”)昨日开考,考核成绩仅分“达标”和“未达标”,三道必答的资料回应题分别涉及内地教育制度与国家综合国力、人工智能安全及国民教育与基本法等内容,考生普遍认为考试不难。
任教公民科的北角协同中学副校长黄中伟表示,本次公民科考试着重考察学生对国家发展的认识理解,整体难度“深浅适中”,认为能有九成以上的学生达标。他亦估算此次考试有约三分之二的分数涉及国民身份认同等话题,认为切合公民科课程设置的宗旨。\大公报记者 赵之齐
在北角协同中学考场外,距离公民科考试结束还有半小时,曾同学便交卷。今年是重考生的她表示,公民科考试的提问方式类似中文阅读理解,大部分是根据资料内容回答,仅少部分需要背诵的题目会较难。她因为身体不舒服提前交卷,但有信心自己可以达标。
考试结束后,同一考场的中六应届生李同学表示,“我最有信心的就是这一科,做完都有15分钟可以检查”。他说道,自己准备过程中觉得较难的是《基本法》相关内容,亦在考试前集中温习。虽然这部分内容在本次考试所占比重不大,但幸好考试内容偏常识,“感觉多看新闻就可以了解”。
副校长:试题深浅适中
对此,黄中伟也直言“考生的能力应该都可以应付到今次考试”。他观察到大部分考生都答题到最后一刻,亦估计本次考试能有超九成的学生“达标”。他推算,在42分总分里拿到四成左右的分数,即约16、17分便可能合格;不过,若考生在答题时没用到资料或纯粹抄资料,或答得很简单,则可能难以达标。
总体而言,黄中伟认为此次公民科考试题目“有深有浅、深浅适中”。其中,许多题目可以在资料里找到答案,一些选择题的提问方式也较显浅。例如3(c)选择题询问哪些是大湾区的城市,他指出,“如果要问难一点,可能就会问这些城市在大湾区里担当什么角色”。但部分题目仍需学生有知识储备,如3(a)考察的《国歌条例》,学生不了解则可能选错。
涉国民身份认同等话题
不过,他亦表示,考生若想获得高分,则需运用更高阶的概念和思维答题。例如,1(d)题目问到国家的经济、科技、文化方面发展如何展现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则要求学生对“十四五”规划、国家的数码经济、文化服务等有一定了解,运用例子进行解释论述;且若考生能调动个人知识储备,理解到国家有提振内需的需求则更好。
此前考评局提供的样卷中,唯一与国家安全无关的是考察全球公共卫生的题目。黄中伟指出,这对应本次考试的第二道题,即使用人工智能的资讯素养相关题目。不过在资讯素养题目中,亦有两分与国家安全相关,他续指,网络安全属于国家安全的一部分,相信“跨议题”的考试方式能更好考察学生对不同议题的理解程度。
本次考试最后一道题3(e)为“‘参与前往内地的游学团有助加强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参考资料及就你所知,解释该看法”。李同学回忆道,自己曾去到广州考察,在考察中对不同文化有了更深认识,与在网上看的感觉完全不一样,“要亲身经历才知道原来内地有这么多东西”。他亦结合自身体会,在考试中答到“游学团去内地可以学到更多中国文化和历史,巩固自己的国民身份认同”。
被问及若学生因个人原因没有参加游学团、答该题目是否会有劣势时,黄中伟指出,公民科课程下,大部分同学都有机会去内地游学考察,即便因故错过,亦能在同学的报告汇报中了解相关经验,相信不会影响学生答题。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