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彭韵僖

  如果说,中华文化是取之不尽的宝藏,那么,创新会否是发掘宝藏的更有效方式?港区全国政协委员彭韵僖(圆图)昨日在北京华彬费尔蒙酒店接受了《大公报》专访,谈到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复兴,她以传统武术与现代舞蹈融合为例,向记者娓娓道来,“文化+创新”的生动实例。

  “香港是一个中外文化汇聚的地方,作为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彭韵僖今年在两会的提案是“舞×武”文化传承,倡议以创新思维尝试将舞蹈艺术与中国武术文化跨界融合,多角度地拓展香港的文化艺术产业,提升在国际艺坛的地位。

  “与外国朋友一讲起中国文化,很多人都会想到功夫。中国功夫,是中华文化传承几百年的精髓。”彭韵僖说,功夫与香港更是颇有渊源,“大家都知道香港是一个武术中心,很多人在香港学习中国功夫。”上世纪50年代叶问将咏春带到香港,在香港开设武馆广授门徒,更对香港功夫电影有深远影响。50、60年代的香港电影中,已经有很多武侠片、功夫片;而到了70年代,更有世界知名的李小龙;接下来,香港也涌现了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等功夫巨星。

  支持艺团设常驻场地 吸引游客

  作为香港舞蹈团董事局董事,彭韵僖说,香港舞蹈团一向以推广具香港特色的中国舞蹈艺术文化为宗旨,“十四五”计划提出支持香港建设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因此大家亦都一起出谋献策,令香港的文化交流更加成功。“舞蹈演出中亦追求‘力’的表现。2018年起,我们香港舞蹈团进行了一个相当创新的尝试,将武术融入中国舞蹈。”

  “在中外文化交流时,即使大家不认识文字、语言不同,但用武学融合于舞蹈之中的形式,大家都可以互相交流。”彭韵僖建议在香港成立“舞蹈与武术研习中心”,进一步深化武术与舞蹈融合的制作、教育和研究。

  “在艺术中带出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现我们的坚韧、包容和互相支持,一方面对年轻人是很好的教育,另一方面也是讲好中国故事,让外国朋友可以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底蕴。”彭韵僖表示,外地朋友们来到香港,也希望能看到优秀的演出。香港不少艺术团体都没有固定场地,如果政府可以支持艺团设立常驻场地,定期演出一些经典剧目,相信亦可以吸引更多游客。

  大公报记者黄钇淼北京报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