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三月,和风煦煦。14亿人再次把目光投向北京,一年一度的“两会”在京举行。今天,全国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开幕;明天,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全国政协委员 屠海鸣

  昨晚,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专程到驻地看望港澳地区全国政协委员。因为场地关系,他分三场与委员们交流。每场半个小时的会面,他都亲切寄语港澳委员们发挥各自优势,为国家发展、为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多献良策。

  “两会”召开前,2023年度全国政协委员优秀履职奖表彰仪式在京举行,我是33名获奖者之一,也是第二次获此殊荣;5天前,我就抵达北京,出席本届政协第5次常委会,这让我有更多机会与陆续来京的委员们交流。

  甲辰龙年,应振奋龙马精神、展现龙腾虎跃的干劲,再绘“风景这边独好”的新画卷!──委员们的话语间洋溢着美好的期盼与奋进的激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今年“两会”最受关注的是:如何把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提出的“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化为政策措施、推进中国经济巨轮破浪前行。笔者在与政协委员的交流中,大家聚焦“高质量发展”,紧扣热点难点,各抒己见,对未来信心满满。

  新质生产力如何“出新”?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9月首次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理念,在全国各地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推进高质量发展,传统生产力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需求,必须在“新”字上求突破。

  有人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要在新制造、新服务、新业态上着力。“新制造”就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开辟“新赛道”,布局未来产业;“新服务”就是要提高服务业当中与“新制造”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提高服务业的“含金量”;“新业态”就是要利用颠覆性技术带来的变化,以及数字化带来的机遇,创造出新的产业形态。

  如何“出新”?不少人认为,各地要立足自身技术实力和产业基础,打造“具有特色的新质生产力”,避免出现“一哄而上”“千城千面”的现象。

  有人认为,从国家层面上,应进行系统谋划、整体布局,加大基础投入,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创造良好条件,同时出台激励政策,激发各地的创新活力,让科研院所和企业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体。

  “三驾马车”如何“驱动”?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中国经济如何奏响“进行曲”?人们普遍关心如何让投资、消费和出口“三驾马车”的动力更充足。

  去年,中国经济成绩单非常亮眼。但中国“三驾马车”的拉动力极不平衡。

  今年“两会”将如何驱动“三驾马车”?舆论普遍关注。

  有人认为,出口应多挖潜力。在美西方对中国“脱钩断链”和构筑“小院高墙”的环境下,今年的出口依然压力山大,但一个令人欣喜的变化值得重视:去年,我国的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增长了29.9%。由此可见,好产品总归受欢迎。在“新制造”上挖掘出口潜力,这是长远之策。

  有人认为,消费仍是主要驱动力。近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给市场注入巨大信心。此举既可促进制造业升级,也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传统的需求刺激政策直接作用于增量,而这一招则是“从存量中挖掘增量”,大家对这个施策方向普遍看好。

  有人认为,投资应聚焦“保底”和“培优”。保民生、保战略、保急需,是必不可少的投资。除此之外,“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应在新基建、战略性新型产业、科技创新、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上多投资,打基础,利长远,增强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

  “制度型开放”如何突破?

  港澳政协委员普遍关心“制度型开放”话题。大家认为,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美国把中国视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国发展遭遇阻力将会常态化。

  越是在外部环境不好的时候,越要坚定地对外开放。大家对中国政府最近推出的一系列开放举措非常赞赏。

  “高水平对外开放”核心是“制度型开放”。今年全国“两会”,如何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各方普遍关注。

  夏宝龙主任在与委员们交流时讲到,香港作为全国唯一实行普通法的地区,被誉为“自由港”,香港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与国际接轨,完全可以助力国家“制度型开放”。

  确实是这样,香港助力国家“制度型开放”的“试验场”就是粤港澳大湾区,应利用好大湾区“先行先试”的优势,大胆推进制度创新,一旦成熟,向全国推广。

  共话发展,共谋未来。三月的北京,汇聚奋进的智慧与力量!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