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元宵佳节,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港澳工作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中央港澳工作办公室主任、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主任夏宝龙在港进行第三天调研。上午,夏宝龙在行政长官李家超和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的陪同下,来到将军澳坑口一家普通茶楼,与地区“三会”主席、关爱队成员及街坊代表饮茶,实地了解基层工作新发展、新实践。走出茶楼时,他向市民频频挥手,并抱拳“向大家拜年了!”随后,夏宝龙又马不停蹄来到西贡区议会,了解改制后的区议会运作。中午,他与十八区议会主席共进午餐,了解重塑后的区议会的工作开展情况。他还到访狮子山公园,了解香港旅游业发展现状和听取建议。

  特区政府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向媒体介绍说:“夏宝龙肯定关爱队的工作,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基层治理,亦可以看出中央很重视香港的地区治理工作。”

  基层治理是香港治理重要部分

  夏宝龙去年4月首次来港调研时,就特别重视基层治理,他曾落区与地区人士及市民座谈,听取大家对基层治理的意见。这一次,夏宝龙再次落区调研,实地感受香港地区治理的变化,也听听大家对基层治理的意见和建议。

  香港作为国际化大都市,与内地的情况不同。若把香港特区与内地的省份的治理结构进行比较就会发现,内地有省、市(州)、县(区)、乡(镇)四级政府组织,层级较多。香港只有一级政府,就是特区政府,特区政府直接对接地区组织。这样的治理结构固然有许多优点,但若地区组织与特区政府的配合度不高,则基层治理容易成为“一盘散沙”,上情下达和下情上报都不通畅。

  回归以来,区议会在基层治理中承担着重要角色,但自2014年非法“占中”开始,区议会越来越政治化,与特区政府愈行愈远,甚至成了“乱港平台”,许多地区的区议会很长时间瘫痪,给基层治理造成巨大损失。

  夏宝龙是从基层一步步进入中央高层的,他先后在天津、浙江等地担任地方主官,具有丰富的基层治理经验。他深知“基础不牢,地动山摇”的道理。香港与内地的治理结构不同,但社会治理的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夏宝龙到港澳系统工作后,多次表示,基层治理是香港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香港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昨日,夏宝龙在与地区人士及市民的座谈交流中,始终关注地区组织与特区政府部门之间配合度、与地区居民之间的融洽度。从一句句看似不经意的问答,都可以听出、看到他关注的重点所在。

  区议会应以实际行动展现新气象

  国家主席习近平去年12月18日在听取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述职时指出:“中央对李家超行政长官和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是充分肯定的”。肯定的重点工作包括“重塑香港区议会制度,顺利完成区议会换届选举”。

  夏宝龙昨日落区调研,特别关注区议会的运作情况。他与多位区议会主席交谈中,所问之事看似细小,但涉及到许多重要问题:区议会如何与上下左右衔接?区议会如何收集民意?区议会如何为民办实事?区议会如何把握好香港整体利益和本地区利益之间的平衡点?等等。

  夏宝龙去年12月在全国港澳研究会成立1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区议会作为参与香港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以扎根基层、服务社区的实际行动展现爱国爱港新气象。”

  如何展现“新气象”呢?夏宝龙指出了两个重点。他说:“470名区议员作为特别行政区政府施政的助手、市民解决问题的帮手,要做好上情下达、下情上报,发挥好特别行政区政府和居民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他又说:“要把精力放在服务居民上,把社区居民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帮助解决日常入户维修、运动健身、陪护看诊、儿童托管、卫生检查、垃圾处理等实际问题。”

  在夏宝龙看来,做好基层治理,功夫不在“唱功”,而在于“做功”。区议员多给市民办实事、多给政府当“参谋”,就能用点点滴滴的实际行动赢得人心。新一届区议会运作近两个月,议员们的“做功”如何呢?夏宝龙昨天落区调研,可以看作也是对区议员的一次“面试”,他对区议会目前的工作表示满意。

  时刻关注市民的“急难愁盼”

  夏宝龙在与地区人士和街坊代表交流中,话题涉及住房、医疗、康乐、讬儿、老人照料等,也有人关心“跨境养老”、“年轻人内地创业”等话题,大家发言踊跃,气氛热烈。

  从夏宝龙与市民交流的话题可以看出,他非常重视了解市民的“急难愁盼”。其实,这是做好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地区工作人员应有“用户思维”,明白自己的“用户”(社区居民)需要什么?精准掌握民意,服务市民才会有的放矢。

  过往,香港基层治理出现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对市民“急难愁盼”认识不清、把握不准、回应不到位。比如,“住房难”“住房贵”,年轻人就业难、创业难等,长期得不到解决,且看不到解决的希望,必然造成社会怨气越积越多,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爆发出来。

  李家超及本届特区政府就任后,在解决“住房难”上破题,建设“简约公屋”,公屋轮候时间缩短,并觅得足够今后10年建房的用地,令人看到了希望。同时,特区政府还制定了《青年发展蓝图》,首阶段提出超过160项具体行动措施,现在正一项项推进。民政及青年事务局局长麦美娟更是把一个“民”字体现得淋漓尽致,经常落区与市民交流,带动民青局作风转变,更加贴地务实,对市民的“急难愁盼”了然于胸。有这样做工作的劲头,就不愁基层治理做不好!

  夏宝龙与基层市民面对面地交谈,也是对政府部门、对区议会及地区“三会”、地区关爱队工作作风的一次“抽检”,看看大家平时对市民的“急难愁盼”知道多少、回应了多少?

  夏宝龙曾提醒香港社会“乱的根源尚未根除,治的基础尚需巩固”。要巩固“治”的基础,“基层治理”是一道“必答题”。从夏宝龙昨日落区调研可以看出,他是做基层工作的高手,对香港基层治理也有独到的判断和思考。

  习近平主席2020年7月23日在吉林省考察时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这是对内地基层治理讲的,对于香港同样适用。做好“基层治理”这道“必答题”,香港才刚刚开始,必须继续努力!

  (本文作者为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暨南大学“一国两制”与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长、客座教授)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