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北都發展新思維

  編者按:

  香港踏入“由治及興”的新征程,聚焦拚經濟、拚發展。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如何更好地融入國傢發展大局,這是當前香港社會關註的熱門話題。

  為此,《大公報》推出“高質量發展名傢談”系列專題,邀請專傢學者就不同范疇調研探討,為香港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香港力量。有關訪談將陸續刊出,今次邀得經濟規劃研究權威學者方舟博士,詳細分析北部都會區如何與內地對接、如何促進大灣區高質量發展。

  香港要拚發展、開新篇,未來應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接受《大公報》訪問指出,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都)需打破舊思維,跳出以往發展衛星城市模式,發揮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以全新思維去規劃發展北都,在佈局上制定產業、交通先行的策略並做好對接,在落實執行細節上做到精準有效,帶動經濟,創造就業和安居的良性互動,令北都成為香港未來新經濟的引擎。

  方舟強調,發展北都,絕不能再走房地產發展模式,避免淪為隻有居住功能的地產項目。

  北都發展如箭在弦,方舟表示:“北都要成為香港新經濟引擎,就必須以創新思維進行規劃佈局,如果仍按香港既有規劃發展的理念落實,將重蹈覆轍,難以跳出衛星城市模式,變成一個加強版新市鎮發展計劃和一個放大版香港科學園的新組合,無法實現其本來可達到的重大策略性意義,難以真正為香港的經濟發展註入新動能。”

  “發展北都,必須走一條跟發展香港科學園不一樣的路,科學園太類似房地產模式!”

  方舟指出,北都是香港融入國傢發展大局的最佳平臺,融入大局的意義不是簡單地加強內地與香港人員往來、加大相互投資力度那麼簡單,是要通過融入國傢超大規模的市場和產業,分享國傢高速、高質量發展的紅利。

  產業規劃佈局乃北都的成功關鍵,“交通先行”則是重中之重。

  方舟表示,北都成功的關鍵在於能否建立足夠規模的創科產業,為香港創造新經濟增長點和提供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讓新界北成為真正意義上香港的都市新中心,“特區政府能否為北部都會區制定策略性的產業規劃,並確保具體落實產業政策的執行細節精準有效,非常重要。”

  方舟說,“現有的北都規劃隻是把未來20年香港關於新市鎮的規劃重新包裝一下,加上一個都會區的概念,隻是由數個‘加強版新市鎮’,包括原有的河套港深創科園和新田/落馬洲發展樞紐在內的新田科技城,以及一些去留未定的厭惡性設施所組成的一個拼盤。所謂的‘加強版’發展,即使已汲取瞭天水圍等新市的經驗教訓,在住宅用地外加瞭一些‘工業’和‘混合土地用途’,但沒有產業項目規劃配合,又如何帶動產業發展和創造就業?”他強調,“發展北都,必須走一條跟發展香港科學園不一樣的路,科學園太類似房地產模式!”

  “要發展北都,就要打破以往發展新市鎮的固化思維,跳出衛星城市的舊模式,不能隻是把以往新市鎮的規劃重新包裝,加上‘都會區’概念就當完成。”

  “香港應積極與深圳協同規劃,吸引海內外科技企業落戶北都,形成深港共建產業鏈。”

  “因為這些土地規劃的後面並沒有產業項目規劃的配合,其地塊功能如何帶動本地新產業發展和創造就業機會,更未被納入討論議程之內。”方舟表示,如果把創科用地以傳統“先起樓、再招租”的模式發展創科產業,恐怕很難達到預期效果。政府須為每項新產業制定具針對性的整體發展策略,北都的創科產業發展不可重蹈以往覆轍。

  方舟表示,深圳市政府去年六月發佈《關於發展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和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意見》,規劃面積達到300平方公裡的先進制造業園區,提出包括半導體與集成電路、軟件與信息服務、生物醫藥、新能源產業等20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以及區塊鏈、細胞與基因、量子信息等八個未來產業重點發展方向。

  深圳擁有強勁的產業實力,是國傢科創發展的引擎,更是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城市,其產業規劃佈局有重要意義,“這對北都的產業佈局和規劃意義重大。”

  “創科發展需要吸納大量國際資源,香港應該積極與深圳在產業佈局上協同規劃,爭取把深圳規劃的28個產業中特別需要吸引國際資源的某些產業環節,爭取海內外科技企業落戶北都,形成深港共建產業鏈的效果,令這些產業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發揮好香港對內和對外的‘雙循環’作用,共創雙贏。”方舟表示,把北都打造成香港經濟發展的新引擎,成為世界級新經濟區域,發揮“國傢所需、香港所長”的作用。

  方舟小檔案

  圖:方舟表示,北都要成為香港新經濟引擎,必須以創新思維進行規劃佈局,跳出衛星城市模式。

  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在經濟發展和區域規劃方面從事多年研究,促成香港與深圳就河套的開發達成協議,形成“一區兩園”發展模式

  提出“南金融,北創科”香港新格局構想,在特區政府制定的《北部都會區規劃》和財政預算案中都得以體現

  倡建三條鐵路 其一連接港島

  南北鐵路快線:

  由新界北跨境口岸至港島核心地帶(如金鍾),建一條時速達160公裡,隻停數個重要核心區、全程隻需約半小時的鐵路快線,連結雙城核心區。

  延長北環線(鐵路):

  把鐵路延長至沙頭角口岸,與深圳地鐵18號線銜接。

  增建沙頭角鐵路及架空公路:

  把現時粉嶺連接沙頭角的沙頭角公路升級,建成架空幹線和架空鐵路,兩線並行,沿車站上蓋建商貿住宅區。

  打通“南金融”“北創科”動脈

  “香港要擺脫單一的中環視角,發展城市雙核心,其中一個關鍵就是盡快在新界北和港島核心區之間興建一條快速鐵路。”方舟表示,香港發展“南金融、北創科”的雙核心佈局已成社會共同願景,隨著未來港深高度融合發展,未來北都在10至20年的總新增人口將超過50萬,勢必對北都來往港島和九龍之間的日常通勤帶來龐大的交通壓力。他強烈建議特區政府除瞭將北環線(鐵路)延長至沙頭角,另建一條沙頭角至粉嶺的鐵路和架空幹線公路,並盡快規劃興建一條連接新界北至港島核心區的快速鐵路,以應付未來龐大的交通需求。

  闢沙頭角線與深圳地鐵銜接

  方舟指出,東鐵去年向南延伸至港島金鍾段的延線雖已通車,但九卡列車的載客量隻有12卡列車的八成,“即使加強班次到兩分鍾一班,也僅能勉強達到12卡車的客量,難以應付未來‘北都’增長的人口和交通容量需求。”

  “盡快興建一條連接‘兩中心’的快速鐵路迫在眉睫!”方舟強烈建議,可參考巴黎RER大區快鐵等大城市的鐵路網絡,從新界北的跨境口岸,建一條時速達160公裡,直達港島核心區(如金鍾),全程隻需半小時,隻停市內數個重要核心區的快速鐵路。

  為拓展及加快“北都”東部的發展,方舟建議把現時規劃並擬施工的北環線(鐵路)由古洞向東延伸,途經坪輋/打鼓嶺、蓮塘/香園圍口岸至沙頭角口岸,並與深圳地鐵18號線銜接。

  此外,把現時由粉嶺至中英街的沙頭角公路,以架空鐵路模式建設一條新的“沙頭角線”鐵路經濟帶,在鐵路沿線車站上蓋建造數個新的“公共運輸引導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模式的TOD開發片區。與此同時,把現有的沙頭角公路升級為架空幹線公路,並與新建的沙頭角鐵路兩線並行,滿足區內居民及深港兩地的通勤需要。

  “香港以往一個大型工程從規劃到投入運作,動輒需要至少20年,實在過慢。”方舟認為,要實現“雙中心”的規劃發展,這條“南北鐵路快線”及“北都”東部的雙鐵路和架空幹線就要盡快規劃和興建,而非等到北都新發展區遷入居民時才開始進行構想和“研究”,“交通先行模式正是改變香港過去舊有都市規劃的重要契機。”方舟語重心長說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