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报讯】多位与会专家学者就河套区发展提出不同的建议和看法,包括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基础,建立产业化为导向的国际大型研发中心,香港园区可以与深圳园区合作建设“双实验室”,吸引集聚研发总部和制造总部等。
香港科技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学系教授李泽湘围绕科创教育及人才培养作分享,他提出从制造到创造的引擎在人才,需要培育产品经理以及创业者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河套香港园区可作为重要枢纽,建立新工科学院、研究院、孵化器、共享工厂等功能模块,围绕智慧C端(客户端)、海洋科技、医疗健康、新能源等领域,结合大湾区资源,打造智慧化加新能源的产业创新基地。
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前海国际事务研究院院长郑永年表示,河套创新合作区跟粤港澳大湾区的横琴、前海、南沙试验区相比,是面积最小的一块,但是任务却最艰巨,要把河套建设放到国家发展的大局中来看,作为带动粤港澳大湾区融入国际的起点,打造规则、制度、标准、管理开放型试验区。他建议,河套合作区制度上应当充分与香港接轨、用好香港的金融业优势,引入需要与国际合作开放的科研机构,攻克目前我国科技发展所面临的开放壁垒。
配合国家科技战略
“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就河套未来发展提出建议,他指出,围绕国家整体科技战略,针对性配合国家重点发展的科技领域,聚焦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以核心龙头企业为基础,建立产业化为导向的国际大型研发中心;以河套为平台建立突破关键技术的高端国际人才汇集地。有效支撑香港科创产业发展和服务国家整体科技战略。此外,要在深港“一区两园”落实推进“七通一平”,“七通”包括人员通、车辆通、货物通、资金通、信息通、数据通、生命科学用品通。“一平”是指深港两园在科技企业所得税和科技人才的个人所得税拉平,实现两个园区的税率一致。
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港澳及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张玉阁则认为,香港园区可以与深圳园区合作建设“双实验室”,深圳侧重在岸实验室,侧重融入国内创新链;而香港侧重离岸实验室,侧重融入国际创新链,两个实验室之间应逐步推进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此外,需要吸引集聚研发总部和制造总部,张玉阁指出,香港新型工业化的底层逻辑是“没有制造就没有研发,没有研发就没有创新”,因此河套香港园区需要吸引集聚国际和内地企业前来设立研发总部和制造总部,成为香港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和新型工业化的全方位参与者。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