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医美圈的终极迷思:到底为啥会有女明星do脸踩坑?

像亿万富婆凯莉,近期状态又垮又泡,才26岁的脸真的不应该。

颜值下跌速度和程度几乎赶超发腮后的男友甜茶。

还有据说亲爸是开整形医院的朴敏英,现在状态回春了👇

但之前翻车次数也不少:上尖下尖橄榄形脸、高耸的鼻子、肿胀的苹果肌,加起来让人觉得惊悚。

以客观条件看,她们不乏财力、资源、甚至优秀的原生脸,具备最充足的变美条件。

左肯豆、右凯莉,一家人底子都很好

有人说翻车是因为她们“审美不佳”,但这其实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都知道审美重要,关键在于——如何提升审美,以及我是培养审美了,可医生审美跟不上该怎么办?

今天,羊就来给姐妹们上一堂实用的美商进阶课,抛开假大空的审美观点、模式化的三庭五眼,具体来说说面部美学评估的三个重要知识点。

包括:评估不当可能导致的问题,具体美学评估应该考虑哪些因素,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指导do脸方向。

为什么说美学评估很重要

空谈审美不如落到实处,所谓实用的美商进阶,必定要从了解自身、了解需求开始,也就是进行所谓的“面部美学评估”。

留意观察不难发现,几乎所有的do脸失败都和评估不当有关👇

像“惊悚脸”时期朴敏英:填宽苹果肌,导致本来就窄的太阳穴更显窄;加高鼻子,破坏了最大优势——精致秀美感。

一整个放大缺点,掩盖优点,因为不了解自己,步步都踩到了do脸雷区。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还有整鼻后陷入颜值争议的韩素希:鼻尖虽然变高、变精致,但和高耸的苹果肌搭配在一起,气质变得锋利、怪异。

她也同样缺乏科学审美评估,错在“死盯局部,忽略整体”。

再举一个羊身边的真实案例:有个鼻翼很宽+鼻基底一般凹陷的姐妹,羡慕别人饱满的鼻基底,do了同款后却没有尝到一丝甜头,反而鼻翼变更宽,不得不考虑继续缩鼻翼。

对面部基础缺乏判断,错误的调整重点/顺序,往往导致do脸投入成本直线上升,产出比却极低。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美学评估-方案制定-操作治疗,在整个变美流程中,评估处于首位,是好效果的前提和基础。

只有在科学的审美评估之上,才能进一步明确最适合自己的调整方向。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也只有先了解自己,当医生面诊时,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医生审美不当可能导致的失败。

那么面部美学评估应该从何入手、有哪些实用技巧,以及如何根据评估结果明确调整方向呢👇

如何进行面部美学评估

从整体&局部关系评估:把五官放在脸上看

面部美学评估关键一点必须把握整体和局部关系,通俗点说,就是把“五官放在脸上看”,以局部美增加整体美,以整体美为最终美。

像头型、轮廓、线条、比例、留白、风格,这些能冠以“整体”两字的都起主导地位。

整体轮廓:头包脸、脸包头

而局部美学单位(眼、鼻、颧、泪沟、鼻基底)的形态、大小、高度等都服务于整体。

面部49个美学亚单位

在评估整体和局部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出发。

比如从立体度出发,局部的高不算立体,高低落差大才是真正立体。

像阿娇和薛凯琪的对比,阿娇的立体其实体现在面部整体高低落差更大。

面部起伏落差大vs落差相对小

如果你像薛凯琪一样,分开看鼻子够高、眉弓不缺,想巧妙地增加立体度,可以把重点放在增加面部高度差上。

一方面压实中面部脂肪,另一方面拉出鼻基底,增加面部垂直落差感,让五官更分明、面部更清爽、立体。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此外,还可以从比例角度出发观察局部整体关系,先评估整体比例问题,再分析造成比例异常的局部bug。

像羊经常提到的嘴位——嘴巴位置靠下会拉低面部重心,增加老气感。

P图感受下,刘亦菲的五官也hold不住低嘴位。

影响嘴位高低的细节因素有很多,包括:人中长度、人中立体度、嘴唇薄厚、唇形弧度、下巴长度等。

对应想要修饰嘴位比例,也可以从以上角度入手,借助一系列局部细小的调整,来优化整体比例。

丰唇缩人中,提升嘴位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从颜值优缺点评估:放大优点与限制缺点

进行审美评估时,找到面部主要优缺点是关键。在优缺点之上做文章,有时能起到四两拨千斤效果。

改善最大缺点眼型,颜值得到巧妙提升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面部主要颜值优缺点呢?

常规的方式是先看普遍面部视觉重心:占比大的美学单位是视觉重心,容易成为鲜艳的优点或缺点;中轴线上的美学单位是视觉重心,是人们第一眼的关注点。

占比大的嘴巴/中轴线上的鼻子

或者如果去进行面诊,姐妹们还可以结合一些医生对你的初印象评价。第一印象里的优缺点往往能成为开启评估治疗的金钥匙。

在找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之后,下一步就需要围绕它们进行治疗。

比如,想变得更耐看、顺眼,就需要围绕面部最大缺点做弱化。

像那些鼻头部位视觉占比大的人,除了直接缩鼻头、鼻翼外,还可以同时补充山根、眉弓,这些周边部位的立体度,让大鼻头不再成为视觉重心。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而对面部优势部位来说,在进行任何调整时都必须限制对它的影响。

比如优势在灵动、温柔的眼睛,就要限制对眼睛周边容量补充,像山根高度、眶下区容量等,尽量不做调整,以免影响与破坏原本眼睛的优点。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从视觉误差评估:眼睛会骗人,巧借视觉误差

无论是评估优缺点还是整体局部关系,都属于先分析面部特征,再进行方案设计。

与前两个评估方向不同,视觉误差更多是需要我们学习与把握的一种审美规律。

其核心点在于:抓住视觉误差规律、利用视觉误差规律,借助“眼睛会骗人的特性,对面部进行美学设计。

首先,视觉误差规律可以从三方面看👇

从颜色感知错觉看:黑色(阴影)显小,白色(高光)显大。

如果感觉脸宽显大,可以通过注射把苹果肌高光点往内移,起到“小脸”效果。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从物体大小感知错觉看:参照物变大,目标物体会变小。

这也是为啥很多人填充外侧太阳穴后,会发现眼睛好像变小了。

案例仅作效果展示,效果因人而异

反过来对于天生太阳穴较窄的人来说,就不适合开外眼角或者画长眼线,来进一步侵占太阳穴。

还有在打造“上镜脸”时,也需要综合考虑视觉误差。

上镜脸型轮廓会变大,对应有上镜需求的姐妹,需要尽量规避掉可能导致面部变宽的填充动作,包括太阳穴填充、颧骨下凹陷、苹果肌填充等。

生图脸变宽

取而代之,可以把重点放在能凸显面部立体感的部位,像是中轴线上的山根、鼻骨、唇珠、颏前点或者ogee曲线等。

羊一直告诉姐妹们,医美前必须了解自己、了解需求,今天咱们就从整体局部关系、面部优缺点、视觉误差规律三个方面给到了姐妹们一些看脸评估技巧。

还需要补充一点,经过以上三方面的美学评估设计,在选择项目时,其实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比如方案的持久性、可逆性、性价比、面部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等,总之再小的项目和调整都要慎重。

急功近利,采用流水线型打法,短期效果也许不错,长久来看都是隐患。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