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昨天參加一個電視臺的節目錄制,嘉賓圍繞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後兩岸關系發展各自發表瞭看法。有人提到,國民黨無論是領導人還是支持者年齡都偏大,國民黨未來要想在臺灣政局中獲得更大的發展,一定要解決“年輕化”的問題。

2)我對臺灣內部事務並不怎麼關心,一幫人折騰來折騰去,震天的喧鬧,放在全世界來看,也不過是“茶壺裡的風暴”。我最關心的還是,兩岸關系怎麼發展?中國何時統一?從這個角度來說,國民黨年不年輕化對大陸網民有什麼意義呢?如果一個年輕化的國民黨,還是不敢旗幟鮮明地直面國傢統一這個終極問題,還是不敢從國傢、民族和兩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擁抱和平統一,這樣的國民黨,即便能多賺到幾張選票,這對大陸網民又有什麼意義呢?

3)從2016年馬英九卸任後,國民黨已經連續三次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敗北。我甚至懷疑,在國傢統一前,國民黨都可能沒有機會再上臺執政瞭。這是因為國民黨不夠年輕化嗎?當然不是。特朗普都78歲瞭,不照樣在美國政壇呼風喚雨?國民黨最大的問題恰恰在於,相對於民進黨旗幟鮮明地搞“臺獨”、一心一意做美國的“狗腿子”,國民黨在處理兩岸關系問題上、在看待中美博弈問題上,從來都缺乏旗幟鮮明、邏輯自洽、有高度感染力和說服力的理念。今天的國民黨,已經墮落到連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國傢和平統一都做不到。

4)此時此刻,臺灣正處在一個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科技發展日新月異,綜合國力不斷增強,推進國傢統一進程的意志十分堅定,反對“臺獨”的態度異常堅決,臺灣不僅沒有資本繼續幻想搞“臺獨”,甚至也沒有資本繼續幻想可以無限期維持所謂的“現狀”;另一方面,民進黨則頑固堅持“臺獨”立場,拒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並勾結美國反華勢力,企圖在追求“臺獨”的同時,打亂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步伐。這兩種力量對撞,最終很有可能給臺灣帶來戰爭,讓臺灣人以一種非常痛苦的方式重新做回中國人。

5)在這種歷史大背景之下,考驗國民黨的時刻到瞭。國民黨是循著民進黨的遊戲規則繼續玩下去,在統一問題上含糊其辭,用維持現狀、保持和平來分得民進黨一點可憐的選票,還是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國傢和平統一、避免臺海戰爭、為兩岸中國人締造永久和平的口號?這是國民黨必須思考的問題。

6)從2000年以來,民進黨執政長達16年,接下來還將繼續執政4年。民進黨已經通過修改教科書、扶植“綠媒”大肆傳播“臺獨”觀念等方式,把很多臺灣年輕人的國傢和民族認同全部搞亂瞭。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的機會已經越來越少瞭。過去幾年,正是大陸對“臺獨”分子祭出瞭“以武遏獨”的“大招”,才讓國民黨在支持兩岸交流合作、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的論述上,找到瞭一點存在感。但是,事實已經證明,僅僅靠著這點存在感,它依然不是民進黨的對手。未來的國民黨,如果想要把自己變得更“像”民進黨,做一個民進黨的“贗品”,不管它搞不搞“年輕化”,都是死路一條。

7)“和平”,確實是海峽兩岸所有中國人的共同願望,但是,如果“和平”的代價,是民進黨繼續大肆搞“臺獨”而不必擔心受到懲罰,是用所謂的“和平”去掩蓋臺灣很多人根本不謀求國傢統一的事實,甚至是用“和平”為臺灣與大陸永遠分隔開來爭取時間,這樣的“和平”,絕對不是大陸14億人想要的和平。

8)臺海地區持久的和平,隻有在“臺獨”勢力被消滅,在兩岸完成統一的情況下,才可能真正實現。臺灣一些人提出“不統、不獨、不武”,這隻是一種階段性的過渡狀態,絕對不是兩岸關系的永久狀態。道理很簡單,如果將“不統、不獨、不武”的局面無限期延續下去,那跟臺灣事實上“獨立”又有什麼區別?

9)國民黨要想真正在中華民族的歷史上留下一點正面的記錄,它就應該跟大陸一起,旗幟鮮明地追求實現國傢和平統一。兩岸關系的發展,趨勢已經非常清楚瞭,中國必將統一。在這種情況下,國民黨不支持和平統一,難道要坐等“武統”的到來、坐視臺灣變為生靈塗炭的戰場,它才甘心嗎?

10)國民黨這一次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再次落敗,根本不要去找什麼年輕化不年輕化的問題,那些都是“小兒科”。現在,一個歷史性的機會就擺在國民黨面前,它要不要在旗幟鮮明地反對“臺獨”的同時,也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國傢和平統一的口號?它要不要跟臺灣選民講清楚,所謂“不統、不獨、不武”的現狀根本不可能長久維持下去?它要不要幫助臺灣民眾看清楚,臺灣如果隻要和平不要統一,到最後就剩下統一一條路瞭?臺灣要想永享和平,要想避免戰爭,要想分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所帶來的繁榮、機遇和光榮,它有且隻有一條路,那就是全心全意支持國傢盡早完成和平統一。一個敢於旗幟鮮明地提出支持和平統一口號的國民黨,一個有能力說服臺灣選民支持和平統一的國民黨,一個能夠真正為臺灣避免戰爭、創造永久和平的國民黨,才是一個對國傢、對民族、對歷史、對兩岸中國人都有重大貢獻的國民黨,也才是一個真正有“靈魂”的國民黨。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