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1月12日,臺灣地區又選出正副領導人,民進黨的賴清德和蕭美琴當選,這也打破瞭之前國民黨和民進黨各幹八年“總統”的輪替局面。
未來,推進兩岸和平統一,真的需要更大的智慧瞭。曾經去過臺灣,也有一些臺灣朋友,我特別希望兩岸和平,能一傢親,能自由來往,因為我太愛臺灣,太愛臺灣人。這種愛,因為曾經去過,而真實和具體。
臺灣行
2008年,馬英九曾說,希望每一位大陸觀光客都來臺灣三次,第一次是走馬看花,第二次是深度旅遊,第三次是休閑度假。
我的第一次臺灣行,就是走馬觀花。那是2018年底和2019年初,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去臺灣,待瞭14天。原本想再多待一段時間,但可惜大陸人士自由行最多隻能待半個月。在臺期間,我去瞭臺北和高雄,領略瞭很多以前從未經歷的美好,也結識瞭一些熱情真誠的臺灣朋友。
第一站是臺北。在我去過的華人都市裡,臺北給我個人感覺堪稱最佳,超過香港,更勝新加坡。後兩個城市,都被註入瞭很多外來文化,受西方影響甚深,但是臺北保留瞭很多原汁原味的中國傳統。
關於臺灣,遠不是一兩篇文章可以說清楚的,但從一些細節處,看到一窺整個臺灣的素質。
我很註意細節,因為從細微處觀察,更可見真情真貌。從臺北的處處細節裡,我看到瞭這個城市及民眾的素養。
臺北騎樓很多,這一點和廣州很像。在亞熱帶及海洋性氣候地區,有瞭騎樓的遮蔽,行人可免受暴雨驕陽之苦。
地鐵(臺灣叫捷運)裡的種種設施及指示標志,非常貼心。洗手間裡有清潔工人不時打掃,因此毫無異味。在兒童專用盥洗室裡,還有給嬰兒換尿佈的臺板。地鐵閘機口,提醒免票兒童可貼著大人前進。月臺的等候區,用線隔出斜斜的區域,這樣可避免上下車的人群擁擠在一塊。車廂裡設有博愛座,在我乘坐捷運期間,從沒見過有年輕力壯者坐過這種座位。前幾天,王志安去臺灣搞直播,結果被人拍到坐在捷運的博愛座上,很是被冷嘲熱諷瞭一番。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臺北,我想用“感嘆”。另一個詞,感動,我留給瞭南部。
因為功課做得不夠,當時未預料到臺灣的連續假期會讓酒店異常難訂,在各個酒店預定APP上,都沒找到合適的酒店。真的是緣分,南部的恒春有傢客棧有房間。那時我還對恒春一無所知,隻知道它離墾丁很近。訂好酒店,正準備長出一口氣,又發現臺灣高鐵票已經賣到那天晚上六點多,這就意味著到達恒春要到半夜。總之,一路波折。
到恒春,已是十一點。下瞭車,一輛輛車呼嘯而過,加上風狂人少,頓感蕭瑟無助。這時,有個提著宵夜的當地人路過。他並不知道這傢客棧,知道我們從大陸來,便非常熱情地帶我們尋找,還說如果找不到,可以住在他傢。這是最初的感動。
一進客棧,就發現一樓的大廳裡已經坐瞭幾人。外面風很大,但屋子裡很暖,一下子讓我想起瞭“風雪風陵渡”那個片段。
老板夫婦倆把他們一一向我介紹。有從廣州過去的交換生曉芹,有日本來的小萌,後來還有美國來的旻楓,成都來的梁馨。以後的幾天裡,我們結伴逛老街、去墾丁,大傢成瞭無話不談的朋友,並相約互到對方的城市和國傢玩。
楊哥和蕭姐是紅藜客棧的老板。兩人久居臺北,退休後在恒春鎮買瞭處房子做民宿。楊哥是外省人後代,從小生長在高雄眷村,做過媒體,在立法院工作過,對大陸也很熟悉,閱歷豐富。剛好我對眷村那段歷史極感興趣,於是我們從眷村聊到高雄新當選市長韓國瑜再到兩岸現狀,真是有很多話聊。
跨年那天的晚餐,楊哥從中午就開始忙乎,和面調餡搟餃子皮,大傢一起動手包餃子,再加上楊哥親手做的豐盛菜肴,我們過瞭一個特別難忘的跨年夜。
十二點到瞭,外面煙花盛放,大傢舉杯互道新年快樂,我想那一晚每個人心裡都是滿滿的開心。當時,誰也沒想到,僅僅再過一年,整個世界就天翻地覆。
本來打算隻住兩宿,但越住越愛,於是又多住瞭一天。到期後還是舍不得走,又把高雄的行程壓縮瞭一天,再住一天。
臨行前的晚上,娃問我,明天就要離開這裡瞭,怎麼辦?我說以後我們可以再來。那他們會不會搬走?會不會找不到他們?我說不會的,不管再過多少年,這裡都不會變的。
離開的那天上午,楊哥蕭姐給我們烤好瞭面包,煎好瞭雞蛋,真好吃,我一口一口慢慢吃完。
終於要走瞭。楊哥蕭姐開車送我們到轉運站,一一擁抱,一再叮囑。我讓他們一定要來廣州玩。
沒幾個月,楊哥蕭姐真的如約來到廣州。我請他們在下渡路吃瞭宵夜,地道的潮汕美食,吃得非常開心。道別時,我們還約定瞭再去臺灣的時間。可惜,沒多久,疫情就來瞭。至今都未見到楊哥夫婦倆。
這次臺灣行之後,我對臺灣的認識和感情,就不再僅僅依靠一些文藝作品和新聞報道。
未來,如果有機會,我特別想到臺北定居。那裡,可以滿足中國人對理想定居地的想象:友善的人,可口的食物,溫潤的氣候,完善的市政設施,寬松多元的文化環境。
每個中國人,在有生之年,都應至少去一次臺灣。
蔣經國
臺灣有今天的種種,既有歷史輪盤轉動的因,也有大人物落力推動的果,比如蔣經國。
1988年1月13日下午,蔣經國大量吐血,旋即辭世,終年78歲。這時,距離他深耕臺灣,已經過去41年。
蔣經國是臺灣人最尊敬的政治人物。臺灣媒體曾說,在臺灣政壇,幾乎沒有一個政治人物可以脫離蔣經國的影響。蔣經國的親民服裝被號稱“最親民”的親民黨列為招牌制服,而他席地吃便當的經典畫面,讓馬英九也甘願效仿連續吃瞭八年,就連陳水扁在臺灣田間插秧也被指是效仿蔣經國。
國民黨退臺之後,實行“訓政”,在長達38年的時間裡,以軍法代替民法,隻發展經濟,政治上對民眾限制非常嚴格。臺灣人沒有多少民主權利,政治改革成為禁區。
廖信忠的《我們臺灣這些年》中說:“20世紀70年代末的臺灣,整個社會氣氛都是怪怪的,就像是一隻氣球,隨時都可能破掉,但就是破不掉的狀態。大傢都在等那種‘沖破’的氣氛。”
1970年代是一個承上啟下的年代。那段時間,在世界范圍,民主潮流終於走出瞭歷史的三峽,例如西班牙等國傢,紛紛轉型為民主政體。在這種潮流的推動下,在十年左右時間內,蔣經國完成瞭從獨夫到偉人的轉變。
原本,蔣經國和他的同志們,原本也可以緩慢漸進推進政改,他們計劃用20年左右時間,實現臺灣民主轉型。但從1986年起,政改的腳步明顯加快瞭。當時,對岸在鄧小平,也是他莫斯科老同學的領導下,正在進行一場“摸著石頭”的改革。《蔣經國傳》的作者陶涵在書中說:1980年代,鄧小平的改革對蔣經國來說是另一個強大的刺激,迫使他加速臺灣的民主化。
另外,蔣經國身體越來越差,知道自己大限將至。他要和時間賽跑,要給歷史留下一個交代。
1986年3月,蔣經國下令成立“政治革新小組”,開始研究政治體制改革問題。9月,蔣經國表示將要解除實行38年的解嚴令,並開放黨禁,開放報禁。9月28日,在臺北圓山飯店,民進黨宣佈成立。
1986年10月10日,蔣經國在“國慶”大會上發表講話,表示要對歷史、對10億同胞、對全體華人有個交待。隨後指示立法院對“人民團體組織法”、“選舉罷免法”、“國傢安全法”進行修訂。
1987年7月15日,臺灣解除長達38年的“戒嚴”,人民可以自由組黨、自由辦報辦刊,臺灣從此進入瞭一個新的歷史時期,蔣經國也由此而完成瞭由獨夫強人到民族偉人的跨越。
在一次國民黨內高層會議上,蔣經國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因應這些變遷,執政黨必須以新的觀念、新的做法,在民主憲政的基礎上,推動革新措施。唯有如此,才能與時代潮流相結合,才能和民眾永遠在一起。”
蔣經國執政期間,黨內的保守勢力依舊相當龐大。根據後來解密的文件和口述歷史來看,蔣經國在接班初期掣肘很多,很難大步改革、推行民主。
蔣經國采取的是逐步、分階段地和保守勢力對抗。比如開放老兵返鄉探親,老兵當時能夠拿著標語走上街頭抗爭,如果沒有蔣經國的授意和默許,在那個戒嚴時代,這種舉動是不可能出現的。
蔣經國去世前幾年,臺灣發生的種種“反革命”行為也嚇壞瞭那些國民黨大佬,情治部門負責人還呈上瞭一份抓捕名單。但蔣經國沒有批準,他反而忠告這些大佬:“使用權力容易,難就難在曉得什麼時候不去用它。”
接下來,從允許老兵返鄉探親,變成瞭允許外省人返鄉探親,再到後來,兩岸往來也開始正常化。
中國能有今天的成就,臺商及臺資企業貢獻良多。這些,都和具有遠見卓識的蔣經國有關。
關於統一,蔣經國曾說:“我們必須采取主動,踏上統一之路。臺灣和大陸終究必須統一。兩岸若不統一,臺灣恐怕將越來越難獨立存在。”
當時,鄧小平早就知道蔣經國身體不好,他深恐這位老同學一旦撒手人寰,臺灣局勢可能變得更加復雜。聽到蔣經國逝世的消息,他立刻召集高層舉行會議,討論如何應對。鄧小平後來感嘆,如果蔣經國依然健在,“中國的統一就不會像現在這樣困難和復雜。國民黨和共產黨過去有過兩次合作的經驗。我不相信國共之間不會有第三次的合作。可惜,經國死得太早瞭。”
1月14日,蔣經國去世第二天,當時大陸領導人發表談話,其中談到:“蔣經國先生堅持一個中國,反對‘臺灣獨立’,主張國傢統一,表示要向歷史作出交待,並為兩岸關系的緩和作瞭一定的努力。
蔣經國病逝當天,臺灣天氣晴朗,全島鮮花售罄,一枝難求。
1月30日公祭,臺灣官方蓋棺定論:“其任勞怨也,能忍人之所不能忍;其赴事功也,敢行人之所不敢行。嘔心瀝血者垂四十載,其所樹立,實來者之典型。”
多年以後,馬英九在《懷念蔣經國先生》一文如此評價:“經國先生是一位威權時代的開明領袖,他一方面振興經濟、厚植‘國力’,一方面親手啟動終結威權時代的政治工程。我們崇敬他,就因為他能突破傢世、出身、教育、歷練乃至意識形態的局限,務實適應變局,進而開創新局,在這個意義上,他的身影,不僅不曾褪色,反而歷久彌新。”
何處去
在漢語詞匯中,“悲情”二字系臺灣獨創。1944年,臺灣作傢吳濁流用臺灣官方文字日文寫瞭一部長篇小說《亞細亞的孤兒》,寫瞭一個臺灣知識分子的“悲情”。多年以後,羅大佑寫瞭一首同名歌曲。
“悲情”,一直貫穿於臺灣歷史——從清政府將之割讓給日本,再到日本將其還給中國,然後又經歷瞭幾十年的戒嚴。今天,兩岸關系的各種不確定性,又始終讓臺灣人無法真正安定下來。
這次勝選,民進黨又將至少執政四年。連續執政八年之後,很多臺灣民眾其實對民進黨有很多不滿,從這次的選票中也可以看出。賴清德的得票數,較四年前的蔡英文,少瞭兩三百萬票。“下架”民進黨,成為不少臺灣人的願望。但是國民黨不爭氣,推不出可以撼動民進黨的人選。
國民黨這個百年老黨,如果依然不能徹底放下曾經執政黨的架子,徹底轉型,恐怕連如今第二大黨的位置都保不住。
不過,如果國民黨洗心革面,拿出勇氣和雄心,以後未嘗不能咸魚翻身。就像蔣經國曾經對他的同志所說:即使被人民選下臺,將來政績好瞭,仍然可以再被選上。
柯文哲的民眾黨,雖然才成立四年,但在此次選舉中,竟然拿下26%的選票,可謂最大贏傢。民眾黨的支持者中,年輕人很多,這意味著民眾黨較藍綠兩黨,更有生機和希望。
過去民進黨是臺灣年輕人的首選,如今遭到許多年輕人唾棄,因此國臺辦說民進黨不能代表主流民意,也是有依據的。
臺灣的主流民意,到底是什麼?臺灣作傢廖信忠說,臺灣各族群間的最大公約數就是“生活”,政權再怎麼更迭,政治再怎麼紛亂,即使在悲情之下也要茍延殘喘得生活下去。他說,兩岸在價值觀、意識形態上差得太多,講幾句話不投機就吵瞭起來,可是大傢都在生活,撇開政治這些上層建築的事,你卻能在那些最柴米油鹽,最俗氣的事中找到共鳴。
不管是大陸人,還是臺灣人,隻要是正常人,大傢共同的心願都是好好生活,有的吃有的玩有的住,孩子有好的學校上,自己有好的工作好的身體,老人有病可以有免費醫療。打生打死,從來不是老百姓的選項。
這次投票結束後,網絡上也流出臺灣人恐慌的消息,一些臺灣人在考慮移民,加拿大、澳洲等地都是臺灣人的熱門移民地。
隻有和平,並且是永久和平,才能讓臺灣的發展真正走上康莊大道。否則,臺灣的發展永遠都有上限。從這個意義上說,大陸和臺灣確實是命運共同體。
很多人認為,臺灣的崛起靠的是蔣介石從大陸運去的巨量黃金。其實比巨量黃金有更大價值的是,美國給臺灣提供瞭一個和平的建設環境和開放的全球化市場。因為可以自由進出國際經濟,臺灣才能成長為一條“小龍”。與臺灣相似,中國改開以來的巨變,也是得益於和平開放的國際環境,西方發達國傢向中國輸出瞭資金和技術,並打開瞭自己的市場大門。
“我好像要答應,要和你,一起走上,那條美麗的山路。”
這是席慕容詩中的一句很美麗的話。山路崎嶇不易,但若能攜手走到山巔,一定是兩岸人民之福。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