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和民意代表選舉塵埃落定。計票結果顯示,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蕭美琴當選臺灣地區正副領導人。
結果一出,眾聲喧嘩,海峽波濤再起波瀾。藍白相爭之下,綠營得利。於是有人發問:賴清德當選是否意味著“臺獨”的勝利?和平統一還有希望嗎?
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如何看待這一結果背後的“變”與“不變”?
臺灣101大廈 圖源:視覺中國
一、無論臺灣當局“面孔”怎麼變,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從未改變
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論斷歷史經緯清晰明確、法理事實清楚,不可動搖。無論臺灣當局的“面孔”如何變換,都無法改變這一點。
從三國時代的《臨海水土志》開始,中國先民對臺灣地區的開拓就被永久地記錄在瞭史冊中。隋朝政府曾三次派兵到時稱“流求”的臺灣。宋元以後,中國歷代中央政府開始在澎湖、臺灣設治,實施行政管轄。1885年,清政府還正式設立瞭臺灣行省。
在歷史上,臺灣雖然多次遭遇外敵的覬覦,但中國人民從來沒有放棄對寶島的保護。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享有行使中國的全部主權,也包括臺灣的主權。
在二戰中,《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就聲明,要使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臺灣、澎湖列島等,歸還中國。
到瞭1971年10月,第26屆聯合國大會通過第2758號決議,決定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享有的合法席位。這個決議,徹底解決瞭包括臺灣在內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
近年來,民進局當局歪曲污蔑“九二共識”,叫囂”兩岸互不隸屬”,挑釁一個中國原則,妄想分裂國傢,致使臺海局勢緊張。
無論是歷史證據、法理基礎還是國際現實,都充分表明,臺灣和大陸同屬於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個客觀事實亙古不變。
1971年10月25日,聯合國大會全體會議高票通過《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合法權利》的決議 圖源:新華社
二、無論“臺獨”分裂勢力如何花樣翻新,都改變不瞭其註定失敗的結局
長期以來,以民進黨為首的當局堅持“臺獨”分裂立場,勾連外部勢力不斷進行謀“獨”挑釁。
在政治上,民進黨鼓吹“去中國化”“漸進臺獨”,慫恿“急獨”勢力“修憲立法”,蒙蔽臺灣人民群眾雙眼,操縱選票;在文化上,長期推行“去中國化”教育政策。2019年啟用的課綱大幅刪減必讀古文篇目,簡化、肢解中國史,妄圖消除臺灣下一代對中華文明的認同;在經濟上,無視臺灣企業利益,強制搞所謂的“新南向”投資,妄圖切斷兩岸的經濟往來。
可以說,“臺獨”勢力從來沒有放棄“挾洋謀獨”的套路。新當選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曾叫囂“走入白宮”的口號,還想走“等美援”的老路。這條路通往的不是光明,而是離和平、繁榮越來越遠,離戰爭、衰退越來越近。對此,國臺辦明確指出:賴清德想創造的所謂“新局”,將是臺海風高浪急的危局。
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臺獨”勢力屢次丟失原本就少得可憐的所謂“邦交國”,屢次“闖關”妄圖加入世界衛生組織等國際機構的圖謀均遭遇失敗。可見,“臺獨”在國際上已走投無路。
無論是“臺獨”勢力搞“挾洋謀獨”的急獨,還是提所謂“曲線救國”的暗獨,其在政治和現實中走向懸崖的結局早已註定。
臺北 圖源:視覺中國
三、無論國際局勢如何風雲變幻,臺灣的前途始終在於國傢統一
過去這幾年,“灰犀牛”橫行。從俄烏戰爭到巴以沖突,再到現在的紅海危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可謂是“變”“亂”交織。但不管國際環境如何變化,“當歸”始終是臺灣的唯一航向。
國傢發展進步特別是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國防實力持續增強,是兩岸人民的福祉,為海峽兩岸的和平發展帶去瞭巨大機遇。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統計,2021年,大陸生產總值約174580億美元,臺灣生產總值約7895億美元,大陸是臺灣的22.1倍。
此外,大陸不斷推出優惠政策,與臺灣同胞分享改革開放帶來的發展紅利和成果,出臺多項利於臺胞臺企深耕大陸的優惠政策。比如,福建等地推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傢園,讓兩岸年輕人相互提攜,共同為中華民族的未來找出融合發展的出路。再如,“黃岐—馬祖”對臺小額貿易航線正式復航,這條兩岸經貿往來的“黃金水道”恢復瞭車水馬龍的景象,為臺商臺胞帶去真金白銀的創富收入。
毋庸置疑,臺灣的前途在於國傢統一,臺灣同胞的福祉系於民族復興。“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兩岸解決歷史遺留問題的最優解,實現這個最優解的最佳方式就是兩岸融合發展,這最符合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中華民族整體利益。
邊檢民警為“承豐號”臺輪辦理入境手續 圖源:中新網
四、無論外部勢力如何攪局,都動搖不瞭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追求祖國統一的堅定意志和堅強決心
中國和美國的大國博弈,始終是臺灣海峽風雲變幻的主要因素。70多年前,美國五星上將麥克阿瑟曾把臺灣島稱為“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之後,將臺灣作為遏制中國發展的棋子,成瞭美國歷屆政府的選擇。
特別是在美國和中國的戰略博弈階段,美國錯誤地將中國定位為“頭號戰略競爭對手”,將“臺灣牌”視為其遏制中國戰略中最重要的一環。近年來,美國在軍事、經貿、科技等領域加強與臺灣分裂勢力所謂的“合作”,做著“以臺制華”的美夢。
雖然美國領導人多次表示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支持“臺獨”,不支持“兩個中國”“一中一臺”,不尋求把臺灣問題作為工具遏制中國。今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結果出來後,美國總統拜登也第一時間發表講話,明確表示美國不支持“臺獨”。但在臺灣問題上,美方常常“心口不一”,表面一套、背地一套,試圖通過搞小動作突破一個中國原則。
需要指出的是,不論美方以什麼方式支持縱容“臺獨”,無論以什麼手段搞“以臺制華”,最終都將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詩人餘光中的《鄉愁》尋的不是回傢的船票,而是臺灣回傢的前途。因為,穿越海峽的鄉愁,是人心,是民意,更是滾滾向前、不可阻擋的歷史洪流!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