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聖誕節前夕,美國總統拜登簽署批準瞭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明年美軍預算達8860億美元,較今年增加近300億美元,刷新歷史最高紀錄。由於該法案含有不少涉臺內容,島內輿論對此頗為關註,不少島內民眾高呼“不當炮灰”。

臺灣一直以來被美國視為“棋子”,這是連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都默認的事實。八年前,她對此辯稱,“別忘瞭,我們也是棋手。”但究竟是“棋子”還是“棋手”,這八年裡,民眾心中自有判斷。

回顧近幾來,蔡英文的“棋手夢”變成瞭任由美方對臺“上下其手”。更可悲的是,隨著美國“毀臺計劃”的曝光,臺灣現下最常被提及的形象已從“棋子”變成瞭“炮灰”。尤其公開叫囂在任何職位上都不會改變“臺獨”主張的賴清德,仍有機會在2024年繼續執政,這讓臺灣社會對戰爭威脅和“炮灰”的定位越來越清晰有感。

美國2024財年國防授權法案的通過,可以稱得上是對臺灣“炮灰”形象的再次確認,最為明顯的特征就是臺軍的全面“傀儡化”。法案中規定,美國防部長在征得美國務卿同意後,要做以下幾件事。

首先是“面向未來”的部分。要求美軍為臺軍“制定全面培訓、咨詢與制度性能力建設計劃”。這已經突破瞭“下指導棋”的層次,變成瞭非常具體、細化的全面掌控,直指制度面。

其次是“回顧過去”的部分。法案要求90天內,美軍要向國會遞交機密報告,內容是說明臺軍過去10年,對美提供和批準交付的軍事能力吸收狀況,包括操作、維護、部署等情況。

這一報告被冠以“機密”二字,顯示美方並不打算將其公之於眾。這可視為美軍對臺軍進行的一次“10年期摸底考試”,但成績不公佈。至於不公開的原因究竟是為瞭給臺軍留面子?還是防止大陸知道詳情?或者兼而有之,隻有美方自己清楚。

不過從實際情況來看,大致可以猜測到“考試結果”,臺軍大概率“不及格”。因為如果“及格”甚至做得很好,美軍就失去瞭作為操控者的正當性,也不需要直接插手臺軍的培訓和制度性建設瞭。

既然臺軍存在“對美國支持吸收不良”的問題,那就需要解決之道。法案中提到的“操作、維護、部署等情況”已勾勒出臺軍需要補強的地方。

對采購的美軍裝備操作不熟,那就需要由美國教官赴臺或臺軍人士赴美來強化培訓,“培訓費用+1”;裝備維護水平不達標,那就需要美軍後勤維護人員參與,汰換舊零件、補充新功能模塊,“維修和升級費用+1”;部署情況不理想,那就需要增加部署陣地,加大發射系統和彈藥采購,“軍售費用+1”。

算清楚瞭這些賬就會發現,美軍預算創新高隻是表面信息,實際暗藏的,則是臺灣方面向美國所交的“保護費”要大幅漲價瞭。

島內綠媒對此延續“喪事喜辦”手法,炒作“美力挺臺灣防衛”,證據是稱美國2024在印太地區為“太平洋威懾計劃”投入147億美元,“嚇阻的對象當然就是中國,而臺灣則是重點中的重點”。言下之意,似乎這147億美元都會花在臺灣身上。

這如果是美國經濟部的規劃,臺灣方面或許還能炒一炒,但這是專門制造戰爭的美國國防部的規劃。臺灣被當成“重點中的重點”,難道不正是沖突最可能發生的戰場所在?這是在“力挺臺灣防衛”還是在“鞏固炮灰定位”,民進黨當局真以為民眾看不出來嗎?

此外,該法案還要求擴大所謂美臺軍事網絡安全合作等。提到網絡,“監視”“竊聽”“黑客”等美國臭名昭著的伎倆必將進一步升級。臺灣《中國時報》評論認為,美國意圖掌控臺灣的政治、軍事、經濟大權,“美國正在把臺灣變成火藥桶,最終遭殃的還是臺灣廣大的升鬥小民。”

美國對臺操控、掏空,甚至摧毀,已經從桌面下的陰謀變成路人皆知的“明牌”。諷刺的是,當“疑美論”成為臺灣社會主流共識時,被美國猜疑的民進黨2024參選人賴清德卻在持續向美方表忠,並將老百姓喊出的“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口號稱作“中國介選”。

24日晚,不少臺灣青年走上臺北街頭,反對兵役延長,表達反對“臺獨”引戰、臺海要和平等訴求。有臺灣青年質問當局,“兩岸要打仗嗎?為什麼要手足相殘?為什麼用納稅人的錢去供養挑唆戰爭的美國?”臺灣民眾在美國的壓力下被迫上“不知為何而戰”的戰場,還要當“炮灰”。

臺灣《觀察》雜志社社長紀欣和統一聯盟黨主席戚嘉林也來到現場支持臺灣青年活動。紀欣表示,我們要兩岸和平發展,不必面臨戰爭,我們要一個和平發展穩定的地方。戚嘉林指出,我們反對兵役延長,反對渲染戰爭。

相比操作“抗中”“仇中”騙選票,賴清德更致命的錯誤是,他在瘋狂粉飾太平時,忽略瞭島內民眾“不要戰爭”“不當炮灰”的強烈民意,而這股民意是不分黨派和顏色的最大共識。當賴清德用“鴕鳥心態”面對民意呼聲時,“討厭民進黨”“拒絕戰爭黨”就會再次湧起風潮。(大力)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