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報訊 (駐臺記者柳瑞鴻 文/圖) 21日下午,由臺灣民間團體所舉辦的“民進黨教改理論及影響”論壇在臺北婦聯會大樓舉行,論壇邀請瞭關心臺灣文化教育的專傢、學者共同探討民進黨當局主導下的“臺獨”課綱及對未來學子的影響。

論壇由臺灣陸軍軍官學校校友總會、“藍天行動聯盟”、臺灣“歷史教育新三自運動協會”和“中華民族團結協會”共同主辦,會中除瞭邀請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洪秀柱致辭,也邀請專傢學者包括臺灣中華語文教育協會秘書長段心儀、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林保淳、臺灣師范大學教授潘朝陽、前臺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228紀念館首任館長廖繼斌等人主講,日前因發表2019年度課綱是無“恥”課綱的語文老師區桂芝以錄制影片形式參與。

中華青雁和平教育基金會洪秀柱致辭時表示,過去她在“立法院”教育委員會就對2019年度課綱提出很多質疑,課綱實施後,老師教不下去,學生成瞭白老鼠,學生的品德教育都出問題,文史觀念混亂,對下一代的影響非常嚴重,真是可悲且憤怒。

洪秀柱說,因為課綱“去中化”,讓現在的年輕人身份認同發生轉變,認為“我是臺灣人,不是中國人”,這非常嚴重,因為歷史教育出瞭問題,完全“去中化”等同把臍帶斷掉瞭,讓現在小孩不知自己來自何處,讓中國史變成東亞史,是何其悲哀。

臺灣中華婦女聯合總會主任委員雷倩表示,今年島內民眾文化的覺醒是對“去中國化”最重要的反彈,臺灣人民面對不隻是“戰爭與和平”的選擇,她批評臺灣政客隻為自己蠅頭小利,更呼籲年輕人應思考在二十一世紀中國崛起的潮流中,自己能有什麼貢獻以及將面對的鬥爭。

臺北第一女子高級中學語文老師區桂芝表示,文言文是古人留下的巨大財富,而民進黨下的“臺獨”課綱讓學子失去繼承財富的機會,更灼傷他們未來原本無限的創造潛能,她說,小蝦米對抗大鯨魚終於卷起“千堆雪”,老天爺如果不想讓臺灣喪失文化道統,那民進黨和網軍又能耐我們如何?

前臺北教育大學校長莊淇銘表示,經典的國學沒有分朝代,都是我們的寶藏,唯有涉獵各種文學,文化能力越強,競爭力才會越強,不要讓錯誤政策害瞭下一代的競爭力。

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教授林保淳指出,讓學生對自己的文化、歷史一無所知是民進黨“去中化”的2019年度課綱所想要造成“文化盲”的結果。文言文跟白話文可以兼容並蓄,隻要記得其中的美句、警句,就可以收到學習效果;寫作時如果文白兼用,可以讓文字優雅自然、疏密相間。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