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當局2016年上臺執政後,以減輕學習負擔為由,大幅縮減學生基礎教育中的中國歷史內容和文言文比重,其主導下的108課綱(2019年版)更被認為是大肆推動“去中國化”教育的“臺獨”課綱,不斷引發各界質疑、抗議和不滿。

近日,在“新三自”運動協會舉辦的“蔡英文當局教育政策總體檢記者會”上,北一女中(臺北第一高中女子中學)語文老師區桂芝痛批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發言引發關註,其視頻在網絡瘋傳。

視頻中,區桂芝直言,回首20多年的臺灣教改,始終在“去中國化”的幽靈原則指導下,讓學校、老師、學生沉入越來越黑暗的教育深淵,走向沒有光的所在。

她指出,108課綱刪掉的經典古文,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刪掉明末清初思想傢顧炎武的《廉恥》,學生不再有機會思考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不再能理解“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她認為,108課綱就是個“無恥”的課綱!

區桂芝慷慨激昂的發言上傳網絡後被大量點閱,涵蓋北京到華盛頓,有百萬播放量,並在島內引發熱議。

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8日在臉書發文,表達對區桂芝老師的正義感與道德勇氣的敬佩之意。馬英九感慨,為什麼一位高中語文老師都知道的事,主管教育的官員卻似乎不懂?他希望教育部門能,深入檢討課綱的缺失,不要再讓社會各界失望。

知名學者、臺灣新竹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李傢同也發文認為,他非常欣賞范仲淹《嶽陽樓記》中的最後一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非常精彩的文句,如今被刪除,讓他大感吃驚。

中國國民黨2024候選人侯友宜則回應表示,現今課綱“去中國化”,但歷史及中華文化是大傢的根,不該被遺忘。他上任後會親自主持教育發展會議,凝聚多元聲音,好好討論課綱調整。

民眾黨候選人柯文哲也明確表示,他的態度是反對“去中化”,畢竟臺灣跟大陸,有相同的歷史、語言、宗教、文化,“文化還是一脈”。

面對各界質疑及不滿,臺教育部門負責人潘文忠8日則輕描淡寫地回應稱,108課綱的實踐過程,是希望學生不再以背誦教條或課文的方式讀書,是要讓“學生在生活議題中的思辨來實踐禮義廉恥”。

民進黨2024候選人賴清德競總發言人戴瑋姍則辯稱“教材出版跟教學現場,可以因應課程需要自行選材”。

島內媒體整理發現,和上一版課綱相比,108課綱文言文比例從45%至55%調降為35%至45%,總共有荀子的《勸學》、屈原的《漁父》、范仲淹的《嶽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顧炎武的《廉恥》及清末詩人連橫的《臺灣通史序》等17篇經典名著被刪除。

也有島內網友翻出馬英九和蔡英文稱贊好茶的留言,指出,多念古文可以豐富字詞選擇

有臺媒評論指出,此次“無恥”課綱討論的核心所在,並不隻是文言文選文減少,而是整個108課綱明顯傳遞的是“去中化”的價值觀。民進黨不廢“臺獨黨綱”,還以教育為工具,搞出來“臺獨”課綱洗腦下一代

民進黨當局通過修改課綱,不僅大幅降低文言文的比例,更力圖斬斷兩岸的歷史連結,小學隻教臺灣史而無中國史,高中則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甚至連“臺灣主權未定論”也都入教科書,不斷混淆學生的歷史認知和文化認同。

正如島內前民代郭正亮所說的,中文課綱跟歷史課綱同時並進,這是兩支箭。先從歷史開始刪,對中國歷史都會是綱領式的理解。現在要更深一步,從文化代表性的文學、文章,徹底做更深的改變。教育是百年大計。

島內“去中化”的“臺獨”教育,從李登輝開始實施,陳水扁加強推動,蔡英文當局更要將中國史從教育體系中完全去除,並全面切割臺灣和中華文化的聯結。108新課綱2019年剛一使用,島內嘉義大學教授吳昆財等專傢學者就發起“新三自運動”,主張歷史“自己救、自己寫、自己教”,反對課本中充滿“臺灣地位未定論”,以多元文化或海洋文化之名矮化中華文化的主體地位。

他們指出,108課綱的歷史教育以東亞史取代中國史,建立瞭一個以臺灣為中心,中國為邊緣的臺灣史觀,強調瞭臺灣與中國的不同和對立。很明顯就是要將中國史“虛無化”

民進黨當局以手中權力控制知識和話語權,並透過教育進行“去中化”工程,改變臺灣年輕世代的認知。妄圖切斷臺灣與祖國大陸深厚的歷史和文化關系,虛構符合“臺獨”利益的教育知識體系。這樣的教育隻會扭曲、毒害臺灣青年的民族、文化認同和價值觀,危及他們的競爭力和未來發展,也讓他們陷入“我是誰”和“失根”的焦慮。

而一本教科書用10年,足以影響400萬人。有傢長直言,一味去“去中國化”,課綱一改再改,傢長也無所適從,政治立場若介入課綱、教育領域並非孩子之福。也有基層老師指出,文學有其底蘊,已經屬於公共財產,世界各地的孔子學院也都在教中華傳統文化,不應因為政治而犧牲文學的本質。刻意“去中國化”是拋棄自己的原生文化和根本,是不可取的。

正如島內媒體評論所指出的,課綱不檢討,臺灣不會好。為子孫萬代謀,要打破“課綱”桎梏,拆解兵兇戰危的可能因子,還學子公平合理的教育場域,許臺灣一個未來!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