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風聲

看戲,還是要看臺灣的,沒有時差,同文同種,十一月底,臺灣政壇就給我們上演瞭這麼一出大戲。

11月24日下午五點,臺北君悅酒店,五個六七十歲的老男人,侯友誼,朱立倫,馬英九、郭臺銘、柯文哲坐在臺上,據說要公開透明決定2024臺灣“大選”的在野黨總桶正副人選,用屁股想也知道這種事該在密室洽談,有個結果再在公眾面前作秀的事,被玩成瞭一出loW到極點的政治秀,臺上的倒計時鐘,臺上的念私人短信,臺下的男女打手互相扯手、搶發言臺,就差沒有直接吐口水、扯頭發、滿地打滾瞭,全球華人觀眾不喜歡這場戲那是不可能,結果,結果當然沒有懸念。藍白合破局,在野力量各選各的。民進黨嘴都要笑爛瞭。

交代一下背景,藍是國民黨,那個被打跑到臺灣的百年老黨,16年失去執政權後,幾經沉浮,去年臺灣地方選舉大勝,今年乘勝追擊想拿下中樞也是題中應有之義。在經過一系列亂象後,提名瞭去年高票連任的五星級市長候友誼作為本黨大選提名人。

白是臺灣民眾黨,一個成立不過數年的新興政黨,依托的是以素人姿勢幹瞭兩屆八年臺北市長的柯文哲,喊出瞭超越藍綠的口號,但是出瞭臺北就幾乎沒錢沒人,糾集瞭一批不人不鬼的政二代,不折不扣屬於柯文哲的一人政黨。去年柯文哲臺北市長卸任後,就決定參與“大選”。

綠是民進黨,臺灣的執政者,這次提名瞭臺獨金孫稱號的菜菜子副手賴清德。

為什麼藍白要合,原因很簡單,經過巖裡政男、陳水扁的操弄,馬英九的不作為,幾十年下來,島內藍綠勢力版圖已經易位,單靠國民黨自己的力量在島內已經選不贏民進黨。但是兩黨力量結合起來就有掀倒民進黨的機會。

有媒體11月17日做的民調顯示,島內民眾被問及,在2024年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是選擇民進黨的賴清德與蕭美琴的“賴蕭配”,還是選擇中國國民黨參選人侯友宜與民眾黨參選人柯文哲的搭配。無論是“侯柯配”的46.5%支持度,還是“柯侯配”的46.6%支持度,都超過“賴蕭配”10%以上,且侯柯兩種組合差距僅僅隻有0.1%。

但是藍白破局之後,《ETtoday民調雲》11月25日公佈最新民調,在三腳督局勢中,“賴蕭配”(賴清德、蕭美琴)支持度34.8%排名第一,國民黨“侯康配”(候友誼、趙少康)支持度32.5%緊追在後,民眾黨“柯盈配”(柯文哲、吳欣盈)支持度21.2%居末。其他民調都是大同小異,就是賴簫領先,剩下兩組候選人分食其他的支持者。

明明都是在野黨,明明隻要合起來就有極大機會吃香喝辣,掀翻民進黨成為島內執政者,為什麼一個藍白合的議題吵瞭快半年還是在狗血劇中翻車瞭呢?

除瞭藍白兩黨政治人物的算計,嘴上掛著以蒼生為念,實際想的最多的卻是自己的位置(民眾黨的黃珊珊就被點名是這次藍白合不成的關鍵推手,黃的哥哥牽扯到臺灣潛艇的巨大利益),支持群眾互相看不順眼(民眾黨偏年輕,是所謂太陽花世代,對國民黨的觀感可想而知)外,最關鍵的因素恐怕是美國爸爸無微不至的關懷。

11月15日,候友誼柯文哲加上朱立倫馬英九簽下瞭同意藍白合的六條協議,當天柯文哲就自爆接到瞭美國在臺協會(AIT)的電話,直接問詢所謂藍白合是不是大陸的意思。三天後,果然藍白合破局。

而根據柯文哲的爆料,AIT給他打電話,這前後並不止這一次。關心臺灣政局的人都知道,每次臺灣“大選”,候選人去美國爸爸那裡面試早就是不成文的規矩,這一次當然不例外,以素人面目出現的柯文哲甚至還去瞭兩次,但是這麼明目張膽的介入臺灣政黨之間的攻防,茱萸必較,隨時隨地下指導棋,還是第一次。

溯源而上,這樣的操作,在這一次臺灣“大選”還有很多,比如電子大亨預定的副手賴沛霞擁有的美國國籍,在運作下區區一個多月就成功放棄,而根據慣例,這個流程往往長達半年,這一次沒有所謂外力介入才是見鬼瞭。

再比如,很多所謂關心島內政局的鍵政者更關心,藍綠白的副手在鞏固基本盤開拓票源、開拓財源的作用,但很多人忽略的是藍白綠三個陣營的副手人選都有在美國學習生活經歷,趙少康年輕時留美,畢業後在福特汽車一路高升,在節目中公然叫囂就是做棋子我也願意,對大陸制度的敵意,對大陸人民見識的嘲笑不絕於耳。

蕭美琴,媽媽就是美國人,是被某辦點名的獨上加獨的人物,駐美期間與眾多反華勢力沆瀣一氣,直接當瞭反華勢力與臺灣當局連接的馬前卒。至於吳欣盈,現在還在為瞭美國國籍問題是否放棄而扯皮。

很明顯可以看出,現在的臺灣“大選”格局等於三個副手對三個正職候選人形成瞭另類的貼身監督,以美國人的風格,一旦發生什麼不可測的事件,隨時可以換馬,而這樣的局面,在亞非拉無數次的上演過。剛剛去世的基辛格就是這樣操作地緣政治的老手、大師。放在中美對抗,臺灣是地緣前沿的關鍵時刻,這樣的佈局不會是巧合。

討論臺灣政局,切不可忘記的前提就是,臺灣目前實質是一個半殖民地、準殖民地社會。1945年臺灣光復後,隨著蔣介石團夥敗退臺灣,將寶島作為對抗大陸的基地,擁美反中一直就是不變的基調。1954年,臺灣當局與美國簽訂瞭《美臺共同防禦協定》,美軍“合法”地入駐臺灣,臺灣合法地成為美國的準殖民地。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美臺形式上實現瞭斷交,1980年1月1日,《美臺共同防禦協定》被廢止,美軍也撤出臺灣。但是,此後美國依然在實際上把臺灣作為自己的勢力范圍,或明或暗對臺灣政局進行操弄。

“美國在臺協會”(以下簡稱“AIT”)扮演著關鍵性的監軍角色。隨著美國利益的需要,對臺灣主政者施加著或明或暗的決定性影響。比如,被果粉津津樂道的蔣經國開放戒嚴,向民主轉型的關鍵決定,最重要的外力就是AIT,首任理事主席丁大衛就證實,他曾勸說蔣經國解除“戒嚴令”,並督促臺灣進行民主改革。

進入21世紀後,AIT繼續根據美國政府需要,操弄涉臺政策,根據實際需要拿捏臺灣政客。比如,在小佈什任內,AIT臺北辦事處處長薄瑞光公開批評陳水扁的“入聯公投”是制造麻煩,阿扁榮登麻煩制造者的頭銜。原因無外乎當時美國深陷反恐戰爭泥潭,需要臺海的穩定。

陳水扁在美國的反對下依舊為瞭自己的位置,煽動公投,接下來的劇情很符合邏輯,阿扁直接被爆出瞭在瑞士銀行的七億存款,沒有美國強力部門的介入,靠和瑞士並無邦交的臺灣當局警檢部門怎麼可能?結果就是不知死活的阿扁在馬英九上臺後直接被丟進監獄,到現在也不過就是取保候審,靠一張老臉不時低聲下氣刷點存在感。

經過陳水扁的教訓,民進黨二次上臺後,對美國涉華政策徹底投靠,無條件上車,充分體現瞭一個半殖民地社會在主人皮鞭下的能動性。2020年新冠疫情初起的時候,臺灣當局的嘴臉是什麼?是連口罩和藥品也禁止出口到大陸,是官方媒體帶頭誣陷污名化新冠為“武漢FY”,原因無外乎配合彼時特朗普政府抗疫不力,甩鍋中國,同時糾集國際反華勢力對中國進行打壓攻擊的浪潮,樹立臺灣樣板。臺灣當局又一次扮演瞭急先鋒角色而已。

回到這一次的臺灣“大選”,三個前美國人、準美國人當監軍,再加上被維基解密認定的美國線人,現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是在美國留學多年),美國對臺灣這次所謂選舉的態度已經呼之欲出:不許出意外,限制臺詞。

上一次的“大選”,主軸是所謂“抗中保臺”,目的就是聯結當時南方某漁村發生的事件,煽動反中情緒,進一步動員臺灣的反中情緒,把臺灣徹底綁定自己的戰車。四年過去,這一次的主軸,變成瞭所謂“和平保臺”,和平之聲震耳欲聾。

原因很直接,在內是大陸大大強化對臺灣武力統一的決心和意志,尤其是去年的圍島軍演,充分展示瞭大陸實現國傢統一的能力和意志。在外,是俄烏戰爭、以哈沖突,十個手指要按十二個跳蚤的美國自顧不暇,軍工拉跨的現狀,更是讓美國沒很難協調出更多資源在其他地方投放(區區一個155毫米榴彈炮,就要在烏克蘭和以色列之間騰挪,更大的戰事可想而知)。

於是出現瞭一幕幕搞笑的言辭,比如賴清德就敢大言不慚的宣稱,選他和平可能性更高。是把臺灣人當傻子糊弄,畢竟去年大陸軍演的消息,在絕大多數臺灣媒體上很少出現,畢竟民進黨的基本盤在臺灣有優勢,畢竟所謂三權分立就是辦藍不辦綠或者反過來,媒體的第四權是讓你知道你就知道,讓你不知道你就不知道。減少不確定性,誰上臺都可以就近看管,美國“派”在臺灣這樣的準殖民地總是這樣如魚得水。

所以關註臺灣“大選”,有意思嗎?客觀的說,從看戲的角度有意思,撕逼,吵架、造神、造勢,確實是一幕幕的真實的場景劇,從祖國統一,從兩岸關系的角度,無外乎都是外力控制下茶壺裡的風暴。哪個配都是美國人的棋子,今年綁定的限定演出尤其深。可以肯定的是,中美關系決定著兩岸關系,中國國力的增長決定著祖國完全統一的時間,有瞭這個心理,看待臺灣的美國“派”才會真正淡定。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