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嶺長城)
1)2023年11月24日,在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登記的最後一刻,所謂的“藍白合”流產瞭。在野的國民黨和民眾黨各自推出瞭自己的候選人組合。這讓很多一心期盼“在野大聯合”、“下架”民進黨的臺灣民眾,倍感失望,這也讓堅持“臺獨”立場的民進黨候選人賴清德獲勝的概率大幅上升。
2)大陸網民對於這一新聞,表現出瞭兩種態度:一種是罵國民黨、民眾黨有太多的“小算盤”,不顧全大局,寧肯讓支持“臺獨”的賴清德上臺,也不想盡力促成兩黨的合作;另外一種是,“那就讓賴清德上臺好瞭,還能早點看到國傢統一呢”。當然,後一種說法多少帶有一些“賭氣”的成分在裡面。
3)在網絡時代,臺灣進行的各種選舉,也給瞭大陸網民一個觀察所謂“民主”制度的窗口。通過這個窗口,大陸網民看到瞭在選舉政治之下,所謂的“民主”,往往不過是一個幌子,當權者排斥異己、貪污腐敗,在野者口號喊得“震天響”,心裡想的還是如何爬上權力的寶座,然後讓支持自己的一派人“吃香喝辣”,去分贓。這算什麼“民主”?不過是謊言和金錢包裝下的“權力的遊戲”而已。
4)國民黨和民眾黨最後一刻“談崩瞭”,並不令人意外。在臺灣內部,就有很多人預料,“藍白合不瞭”。國民黨是個所謂的“大黨”,錢袋子很足,但是侯有宜的支持率低於柯文哲,侯有宜要當“正”的,說服力不夠。民眾黨的柯文哲雖然在支持率上占優,但是,民眾黨是個“小黨”,財力不足,柯文哲要當“正”的,又拿不出錢去支持國民黨的那些民代候選人舉行的選舉活動。說到底,侯有宜和柯文哲,都不想當副手。最後,“藍白合”破局,說明無論是國民黨,還是民眾黨,都想清楚瞭,如果自己不能當“正”的,寧肯讓賴清德上臺也無所謂,兩黨各自去拼民代的席位更好。這同樣說明,臺灣所謂的“民主”,沒有什麼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和信念,都是政黨私利高於一切。
5)對於臺灣所謂的“民主”制度,臺灣有些人一度感覺很好,甚至自詡自己是“華人社會之光”。但是,過去十幾年,臺灣社會的真實情況告訴我們,所謂的“民主”,不過是政客和政黨爭權奪利的“遊戲”而已,根本不是讓臺灣人民當傢做主。放眼全世界,選舉政治到最後必然是“劣幣驅逐良幣”,候選人選的不是人品,更不是執政能力,而是受歡迎程度。更嚴重的是,在選舉政治之下,金錢和權力會加速組合,讓社會中的政治精英和商業精英串通起來,坑害普通老百姓。而最關鍵的為人民服務、努力發展經濟、不斷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等,則淪為空洞的口號。臺灣的所謂“民主”制度,比新加坡的治理效果差遠瞭,比大陸也差遠瞭。正是有臺灣這個打著“民主”幌子的失敗案例,大陸網民會對所謂的“民主”看得更清楚、更透徹。
6)今天,臺灣社會面臨的最大挑戰有兩個:
——如何處理兩岸關系?這個問題涉及到臺灣社會的國傢和民族認同,也就是“臺灣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這個問題處理不好,任由“臺獨”意識泛濫,不僅會造成臺灣社會內部的族群對立和分裂,最終還會把兩岸關系推向戰爭。
——如何解決臺灣的經濟和民生問題?民進黨執政八年,貪污腐敗搞瞭很多,各種醜聞不絕於耳。這不僅僅是民進黨的問題,而是臺灣政治制度的問題。所謂的“民主”制度,如果沒有不能“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裡”,當權者一旦贏得選舉,照樣可以為所欲為,甚至是倒行逆施。另外,在地區一體化和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臺灣由於不能很好地處理兩岸關系,越來越有可能變成“孤島”的危險,臺灣未來發展面臨很大的挑戰。
7)非常可悲的是,無論是民進黨,還是國民黨、民眾黨,在面對上述兩大挑戰的時候,都沒有很好的解決辦法。過去二十多年,民進黨執政期間,肆意篡改教科書,毒化臺灣年輕人的國傢和民族認同,最終還造成瞭臺灣社會目前這種“不知道自己是哪國人”的混亂現狀。國民黨執政期間,既不敢高舉一個中國的大旗,也沒有勇氣去糾正“臺獨”課綱,甚至有時候為瞭短期選舉利益,還學民進黨,強調“自己不是統一的政黨”。這真的是荒謬透頂。國民黨如果失去瞭一個中國的原則、拋棄瞭追求國傢最終統一的信念,它還有什麼存在的價值?要比“臺獨”,它是民進黨的對手嗎?
8)不過,對於大陸網民來說,臺灣島內的這點事兒,說到底,都不算是真正的事兒。臺灣的未來,根本不是由臺灣某個政黨或者某個政客決定的,而是由14億多中國人決定的。大陸日漸增強的綜合國力,讓我們有瞭“以武遏獨”的強大物質基礎,這就決定瞭臺灣內部不管怎麼折騰,他們都不敢越過大陸給他們劃下的那條“不得正式宣佈獨立、不得搞法理臺獨”的紅線。在這條紅線之內,臺灣內部幾個政黨、一幫政客打打鬧鬧,不過都是“茶壺裡的風暴”。
9)很多大陸網民都很著急,恨不得明天一覺醒來,就能看到國傢統一。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在國傢統一的大事上,必須有勇有謀,不能蠻幹。國傢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部分,但是,不能為瞭盡快完成國傢統一,就喪失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好勢頭。美國確實有一些人希望在臺海地區引戰、誘戰、逼戰,就等著中國“出手”,然後,把用在俄羅斯身上的那一套全部復制一遍,升級之後用在中國身上,從而一舉切斷中國跟美西方之間的聯系,進而逆轉近代以來中國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民族復興勢頭。臺灣有人幻想,美國派出子弟兵為“臺獨”而戰,那是做夢。但是,美國確實有一些人,希望把臺灣變成一個“刺蝟”,然後讓兩岸同室操戈、大打出手、兩敗俱傷,美國坐收漁翁之利。對美國的“算盤”看得越清楚,我們越是要保持頭腦清醒,不要動不動就喊打喊殺。
10)有很多人擔心,臺灣內部,不光是民進黨,甚至連國民黨和民眾黨,也不會主動來跟大陸談統一。現在看,確實如此。但是,事情是會起變化的。“以武遏獨”的下一步,也許就是“以武促統”。如果讓越來越多的臺灣人看到,不跟大陸談和平統一,就會面臨戰爭風險,臺灣內部自然有人會站出來,支持兩岸進行政治協商。2022年8月,美國時任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竄臺後,大陸加強瞭對臺軍事鬥爭,特別是“圍臺軍演”和在臺海地區進行常態化、大規模的軍事鬥爭準備,已經顯示出瞭“以武促統”的效果。這一次,國民黨和民眾黨在競選中都談到,如果讓支持“臺獨”的賴清德上臺,臺灣就有變成戰場的風險。這就是“以武促統”的效果。未來,大陸還有很多招可以用。
中國完成國傢統一,面臨的最大外部障礙就是美國。七十多年前如此,七十多年後同樣如此。但是,臺灣不是美國的第五十一個州,美國不可能為瞭臺灣拼盡最後一滴血。在中美關系中,臺灣最終一定會是中美大交易中的一個籌碼。中國要讓美國交出臺灣這個籌碼的關鍵就在於,當美國認識到,一味阻止中國和平統一會給美國帶來不可承受的代價,而且(或者)支持中國和平統一會給美國帶來很多好處之時,就是中美就臺灣問題達成妥協、中國完成和平統一之時。
這一刻有沒有可能到來?一定會的。
未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越來越強,美國一定會發現自己越來越沒有能力阻止中國完成國傢統一。美國在臺海地區不管是選擇“代理人戰爭”模式,還是選擇直接武裝幹涉模式,都會給美國帶來不可承受的代價。
未來,隨著中國在中美博弈中扛過相持階段,然後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美國一定會發現,與中國合作會遠比跟中國鬧僵,能更好地維護美國的國傢利益。
美國作為一個國傢,是高度理性的。當棋盤擺好、棋子都落定之後,美國一定會做出那個最符合它自身國傢利益的選擇。關鍵是我們要把一步一步提前把棋子落好,而這,恰恰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精髓所在。
一傢之言,僅供參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