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灣基隆市信義區東光裡裡長黃元良與福建平潭澳前鎮東光村村委會主任李滋成進行兩岸同名村錦旗交換和互贈禮品活動。\資料圖片
“兩岸同名村、同宗村,背後都有感人的拓墾故事,都是福建閩南先民在臺灣篳路藍縷、開基創業、繁衍生息的精彩後續。”致力於閩臺同名同宗村研究的朱定波,退休前是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他告訴記者,隻要兩岸同名村對接上,臺胞就有瞭認祖歸宗的向心力。
早年,朱定波以譜牒專傢的身份到臺灣地區,尤其是臺灣中南部的南投、嘉義、雲林、臺南、高雄、屏東等綠營集中區域,進行兩岸族譜調查。“我每到一處,臺胞們都非常興奮,說我是他們遷臺數百年來第一個從大陸來瞭解他們傢族的個人。”他到的時候,村子放鞭炮,離開的時候也放鞭炮,臺胞的熱情讓朱定波很意外,也很感動。值得關註的是,一些綠營“鐵板地盤”的臺灣民眾一說到祖地、宗親,皆不分藍綠,幾十人都能與他們圍坐一起,商量回大陸尋根的事情。
朱定波記得很清楚,2016年初,有臺灣宗親團赴福建漳州市詔安縣尋根,離開時帶走瞭一大包詔安的黃土。回到雲林後,黃土放在瞭雲林縣文化中心的一個大缸裡。“雲林縣詔安宗親蜂擁而來,一人拿一些土,最後整缸黃土都全部被分完。雲林縣詔安宗親把黃土放在傢裡神祖牌前供奉祖先。”朱定波說,“臺胞告訴我,祖先沒機會回到祖籍地,我們就用傢鄉的土供奉,這是根的所在。”
閩臺有逾萬個同宗村
經過對兩岸相同地名的調查,朱定波定義瞭兩個概念:同名村和同宗村。“同名村相對簡單,比較好對接,但是內涵較散,有局限性,比如有的兩岸同名村,隻是同名,沒有遷臺淵源。但兩岸同宗村就不一樣瞭,有著深厚而天然的血脈淵源,隻要對接上一個,就能帶動數千人回鄉認祖。”據朱定波粗略統計,閩臺同宗村有上萬個。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