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梳子姐

8月29日晚,上海城隍廟和豫園小吃街,來瞭一位特殊的客人,熱情地與遊客打招呼,自我介紹:“我臺北來的,歡迎到臺北來玩,到臺北吃小吃,逛夜市,好不好。”

他就是臺北市長蔣萬安,“蔣介石”的蔣,“萬民以安”的萬安。

這次上海之行,蔣萬安主要是率團參加“2023上海臺北城市論壇”,並進行市政交流參訪,下飛機後便直奔洋山港區、老港生態環保基地參訪,然後拜會上海市長,雙方互贈禮品。

蔣萬安說,“在大環境越困難的時候,在兩岸關系越緊張的時候,越需要交流溝通以及對話,這是我堅定的立場,我相信這也是符合大部分臺灣民眾的期待。”

溝通與通話不僅是臺灣民眾的期待,更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期待,隻有常走動多來往才能越來越親密。

今年清明節期間,馬英九率臺灣青年學生對大陸進行瞭長達12天的訪問,專程回老傢湖南祭祖。三個月後,37名大陸高校師生又到臺灣回訪,進行著一次次相見甚歡的交流。

兩岸青年人之間真誠友好的雙向奔赴,發軔於同根同源、同文同種的文化基因,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大的幸事,任何力量都阻止不瞭年輕人對和平與統一的內在向往。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73歲的馬英九垂垂老矣,需要有更年輕的中堅力量扛起兩岸交流的薪火擔當。

蔣萬安恰到好處站瞭出來,踏上瞭上海這片土地,75年前其祖父蔣經國曾在這裡進行瞭兩個月轟轟烈烈的打虎運動,此時的上海早已是人間換瞭模樣。

作為蔣傢後人,很多人隻看到蔣萬安身上的光環,實際背後寫滿坎坷辛酸。

蔣萬安自幼隨父姓“章”,直到2005年才知道自己身世,與父親一起改“章”為“蔣”。

“章”姓源於其祖母章亞若,抗戰期間蔣經國在江西任職時與章亞若產生婚外情,後章亞若在桂林為其生下雙胞胎兒子,蔣介石十分高興,親自為兩個孫子取名孝嚴、孝慈,可是章亞若卻沒有因子得福,被中統特務暗殺。

此後,孝嚴、孝慈兄弟隨其母姓,由章亞若母親周錦華撫養長大,正是由於飽受偏見,反倒激發他們發憤讀書,有所作為的韌性,學業事業皆有成就。

1975年蔣介石去世時,章孝嚴回臺奔喪,一度引起蔣經國嫡系子孫不快,最後在蔣經國力排眾議下,章孝嚴才得以在靈前致詞,算是公開承認兩個兒子。

三十年後,2005年3月2日,章孝嚴終於正式認祖歸宗,改隨父姓,然而此時章孝慈已經去世。

認祖歸宗後,蔣氏後人間仍存芥蒂,其中一條隔閡就是蔣經國留有遺言:“蔣傢後人不得參政。”嫡出的蔣友柏、蔣友松等人無不奉守,但是蔣萬安偏偏破瞭這個規矩。

拿到法律學博士學位後,2009年蔣萬安在舊金山創立萬澤國際法務事務所,事業順風順水。然而2016年,他突然宣佈離開美國回臺北進入政界發展,一度引起轟動。

外表年輕俊朗,學識淵博豐富,性情溫和鎮定,演講條理精彩,蔣萬安展現出與眾不同的才情和魅力,2022年11月脫穎而出當選臺北市長。

現在蔣萬安隻有45歲,在臺灣政壇是一個耀眼的新生代力量,新生代的好處在於沒有那麼多羈絆,可以放下恩怨羈絆更好地向前看。在民進黨制造“兵兇戰危”緊張氣氛之際,他能夠率團到訪大陸足以說明一切。

“兩岸關系恰如江河行舟,不應該是‘過盡千帆皆不是’,不能一廂情願認為‘輕舟已過萬重山’,在困難中找尋方向,在迷霧中冷靜思索,務實地對話、理性地對話、誠懇地對話,當雙城能夠汲取大時代對於個人命運的憧憬,我們就可以珍惜、理解、瞭解到和平的可貴。”

這是蔣萬安在雙城論壇上的演講,講的是兩岸關系,也更像是講他個人之於蔣氏傢族、之於臺灣、之於大陸70多年來的風風雨雨,恩怨情仇。

其父蔣孝嚴對南昌這座城市感情很深,他隨外婆在南昌生活瞭四年多,到臺灣後全傢人都說南昌話,外婆經常教育他們不能忘祖不能忘鄉。

國傢統一既是宏大事件,也通過語言、文化、飲食等載體滲透到每個傢庭,每個人的血脈之中。

隻要雙方多交流、常走動,你到我這看看,我到你那轉轉,吃到一起,聊到一起,想到一起,誰都不可能妄想再割裂開。

我們不怕民進黨的狂妄無知,怕的是兩岸年輕人老死不相往來,怕的是血肉同胞失去共同語言,怕的是心理和情感上的漸行漸遠。

歷史的指針回撥到1975年,得知蔣介石去世,毛澤東隻吃瞭一點點東西,沉默莊嚴地把張元幹的送別詞《賀新郎》反復播放瞭一天。

偉人時而躺著靜聽,時而擊節詠嘆,將這首詞最後兩句“舉大白,聽金縷”改為“君且去,不須顧”,傾盡悲愴送別之情。

蔣介石臨終遺言,棺材不落土,待到將來葬到大陸,其棺槨一直在桃園慈湖暫厝未葬。

滾滾長江東逝水, 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 幾度夕陽紅……

歷史的滄桑,民族的傷痕,個人的際遇,一切都過去瞭,一切又在新生。

2016年1月,蔣萬安的參選口號是“年輕人站出來”,爭取到年輕人就爭取到我們國傢和民族的未來。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智慧,年輕人擁有的想象空間和創造能力超越前人。

每每看到兩岸的年輕人坐在一起相親相友時,都會讓人潸然淚下。

這才是中華民族該有的樣子。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