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海臺北城市論壇”(簡稱“雙城論壇”)在上海舉辦,蔣萬安29日致辭時表示,上海與臺北都經歷過帝國主義的侵略,都為民族榮光而奮鬥。兩岸與雙城的關系始終是與大時代緊密關聯的,我們要往前走,要隨時調整腳步,要務實面對發展,和平爭取雙贏。他還用臺北人愛說的句子表達瞭他對上海的感受,“對上海,很有feel(感覺)”。
蔣萬安昨天在論壇大會上再表示,上海與臺北兩座在歷史上關系甚深的現代化城市,若能持續秉持理性、開放、進步的治理原則往前走,且持續維持“雙城論壇”以及各領域的交流合作,“雙城好,兩岸好”的期待必定可為。
復旦大學臺籍博士生蔡孟軒今天在臺灣《中國時報》發文表示,這次雙城論壇主題為“新趨勢新發展”,為兩岸城市交流和民間交流開展瞭新氣象。蔣萬安一方面,感謝和肯定之前的臺北市長們的堅持和努力維系,另一方面,除瞭自己親自前往上海出席雙城論壇,也帶瞭按照規定額員數量的團員赴滬交流。甚至可以說,若沒有限額的話,參加人數肯定大爆炸,吹起“上海熱”的浪潮,使得赴滬交流成為一種新趨勢新風向。
蔡孟軒指出,蔣萬安在上海表示,臺北和上海很像,對上海“我很有feel”,這是一種體會後的真實感覺。確實,臺北和上海有種“選擇性親近”,學界有“上海熱”的討論,便是呼應蔣的具體感受。筆者在上海攻讀博士多年,也是抱有同感,“我很有feel”,身邊在滬求學就業創業的朋友,基本上看法也是如此。上海的生活風格,生活品味,城市節奏,人文風情等等面向,都與臺北有著“選擇性親近”的呈現。
上海的文化特質,有三大文化支柱,也就是紅色文化、海派文化和江南文化。紅色文化為城市精神的底色;海派文化為中西交匯的舞臺;江南文化通聯長三角,點亮新時尚。上海社科院研究員周武認為,海派文化脫胎於江南文化,但又有別於江南文化;紅色文化是海派文化的靈魂,決定著海派文化的歷史走向。
蔡孟軒在文章中提到,在上海到處可見“海派”標語,海派美食,海派非遺,海派人物,海派建築等等,所謂“海派”,不是臺灣理解的做人海派,而是指涉“海納百川,兼容並蓄”的概念。這是上海文化特色,同時也是上海精神。上海精神更是處處積淀著“海納百川、追求卓越、開明睿智、大氣謙和”的城市精神,處處彰顯著“開放、創新、包容” 的城市品格。
蔡孟軒表示,而這些文化特質和城市精神,在某個層面和臺北有著“選擇性親近”,在蔣萬安強調“很有feel”之後,或許能夠帶動新一波滬臺城市交流,新一波的“上海熱”,新一波溝通管道,新時代新氣象新出發,特別是在當今兩岸關系嚴峻之際,“雙城好,兩岸好”,臺灣才會好。
世界這麼大,要不要先來上海瞧瞧?經過蔣萬安這麼一說,“我很有feel”,不僅是講述上海故事,更是發揚兩岸故事,讓臺北上海兩座城市攜手合作,創立新氣象新感受,共譜兩岸交流新篇章,在兩岸關系嚴峻背景下,很符合這次雙城論壇主題“新趨勢新發展”,吹起一股“上海熱”,讓雙城論壇持續成為兩岸城市交流和民間交流的典范。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