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早收清單早已於2020年到期,臺灣社會一直擔心大陸方面會中止相關稅收優惠。如今三年過去瞭,商務部最近宣佈對臺貿易壁壘調查最新進展的同時並表示將依據有關規定研究中止或部分中止ECFA項下給予臺灣產品的關稅優惠。國臺辦則表示支持商務部相關舉措。這對臺灣業界來說,顯然是一個不利的消息。然而,造成這種局面的罪魁禍首正是民進黨當局。當年兩岸簽署ECFA早收清單是建立在“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但蔡英文上臺七年多以來,奉行“臺獨”黨綱,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單方面破壞兩岸關系政治基礎,使ECFA早收清單失去瞭存在的基礎。換言之,民進黨當局不承認“九二共識”,也意味著ECFA早收清單作廢瞭。
2010年6月兩岸簽署ECFA,於2011年正式實施。簡單來說,ECFA是兩岸的“免稅協議”,即通過降低進口關稅和非關稅貿易障礙,減低產品的成本,增加企業的競爭力。根據當時簽署的ECFA早收清單,在貨品貿易部分,臺灣對大陸開放包括輪胎、紡織品等267個類別,而大陸對臺灣開放工具機、農產品等539個類別。這些類別分階段降稅,第三年降至零關稅。從降稅的類別數量來看,臺灣方面顯然獲益較多。而且大陸是臺灣第一出口市場,大陸降低臺灣貨物的進口關稅,無疑大大減少臺灣業者的成本。在ECFA早收清單實施的13年裡,臺灣出口到大陸的貨品獲得的關稅減免金額已超過96億美元,反觀大陸出口到臺灣的產品累積獲得關稅優惠隻有10.17億美元。
臺灣方面在ECFA早收清單享受的關稅優惠金額是大陸方面的九倍,獲益明顯高於大陸方面,但大陸方面本著“兩岸一傢親”的理念,支持兩岸經濟合作。當時島內輿論普遍認為“這是大陸對臺灣的讓利”。然而,2016年5月民進黨蔡英文政府上臺後“倚美謀獨”、敵視大陸、制造矛盾、挑起對立,導致兩岸關系大幅倒退,臺海局勢持續升溫。兩岸政治互信盡失,ECFA早收清單簽署的基礎也不復存在瞭。大陸方面原本可於2021年ECFA早收清單到期之日宣佈中止關稅優惠,但遲至現在才表示將研究相關事宜,可謂仁至義盡。
此外,根據大陸對臺貿易壁壘初步調查結果,臺灣地區對大陸采取貿易限制措施,不符合ECFA關於推動兩岸經濟關系正常化、制度化及自由化的要求,違反ECFA有關“逐步減少或取消雙方之間實質多數貨物貿易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條款。尤其民進黨上臺後,不僅未采取切實舉措解除對大陸歧視性貿易限制,還不斷變本加厲,限制出口到臺灣的大陸貨物種類擴增至2509項。
如果沒有瞭ECFA的關稅優惠,這意味著出口到大陸的臺灣貨物的成本將大大增加,競爭力隨之下降,將嚴重沖擊臺灣經濟。這是民進黨當局謀“獨”、破壞兩岸關系造成的惡果。試想,大陸方面怎麼可能容忍“臺獨”分子一邊賺人民幣,一邊用這些錢來買美國武器對抗大陸呢?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