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臺灣地區衛福部門數據顯示,島內30多項中藥材或濃縮中藥短缺,已影響到中醫師日常開藥。圖為臺北市一間中醫診所藥師在抓藥。/中央社
【大公報訊】據中央廣電總臺微信公眾號“看臺海”報道:臺灣地區衛福部門日前公佈,有32項中藥材或濃縮中藥短缺,包括不少常用藥物如小柴胡湯等。有島內基層中醫師表示,這已經影響到日常的開藥方式,呼籲民進黨當局盡快協調、恢復供應。島內網友則痛批民進黨當局無能又擺爛,稱若其繼續與大陸不相往來,“受害最深的還是老百姓”。
據中時新聞網此前報道,有臺灣中醫師表示,臺灣地區的中藥高達九成靠從大陸進口,加上臺灣島內的藥廠產能在新冠疫情後跟不上需求,導致包括治療新冠後遺癥、咳嗽的麥冬、川芎等藥物都沒貨。
臺當局衛福部門於4月成立“藥品供應通報處理中心”,整合西藥、中藥、兒童困難取得、罕病、疫苗等5類用藥平臺,其中“中藥供應資訊平臺”於4月11日起試行通報,共接獲1件藥材短缺、31件中藥制劑短缺。
疫後中藥使用提升至四成
據瞭解,島內缺藥狀況已延燒到中藥材、濃縮中藥,除瞭暫時性短缺,甚至有些廠商因為原料價格飆漲,決定停產藥品。臺灣中醫師劉佳佑說,“一些非常普遍的感冒藥如桂枝湯、葛根湯、小柴胡湯等,都缺。”每天在開藥的時候,都會遇到哪種藥沒有瞭需要補貨的情況,甚至無奈替換藥品,“這個情況從去年到現在都是這樣”。
有專傢稱,疫情過後,島內民眾對中藥的使用已經從2成提升至近4成,需求量大增也是缺藥的原因之一。臺灣長庚醫療體系中醫醫療發展召集人黃澤宏說,民眾對中醫的利用率提升瞭,例如保健的需求、治療的需求、還有新冠後遺癥的需求等,因此中醫用藥普遍已經開始有所欠缺。
此外,供求關系的變化還引發部分中藥材原材料價格上漲,有些廠商甚至因為原料價格飆漲決定停產藥品。島內中醫師感嘆,島內藥材已經漲到天價,“這幾年不知道漲瞭幾十倍瞭”。
其實,早在去年疫情時期,就因民進黨當局對大陸藥物與藥材的限制措施,引發島內中藥包括“清冠一號”等在黑市猖獗的亂象。“缺藥”問題持續蔓延,早已被臺灣民眾列入島內“七缺”(缺水、缺電、缺地、缺工、缺人才、缺蛋、缺藥)。而如今,島內社會仍在飽受“缺藥”之苦,正在遭遇“30年最大缺藥潮”。
長期“缺藥”引發島內民怨。有基層中醫師表示,民進黨當局喊“搶救缺藥”,卻根本不見效,仿佛隻是做做樣子,呼籲盡快協調,恢復藥品正常供應。臺網友也痛批民進黨當局無能又擺爛,稱若其繼續與大陸不相往來,“受害最深的還是老百姓”。
專傢:應速與大陸協商解決
另據大公報記者蘇榕蓉報道:國民黨孫文學校北院院長林定芃指出,臺灣中草藥主要來源為大陸,但臺當局意識形態作祟,無端限制大陸藥物與藥材輸入,結果卻要全民來買單,讓民眾付出高昂的藥價,甚至因缺藥而得不到及時治療。林定芃強調,一個社會的意識形態不能脫離其根,失卻其魂。無論民進黨當局怎麼操弄,都無法改變臺灣和大陸是一傢的事實。民進黨當局應以蒼生為念,盡快與大陸進行協商,解決臺灣中藥材短缺的問題。
島內學者李正圻向大公報表示,近年來民進黨當局持續鼓動“抗中保臺”,升高兩岸對立對抗,嚴重阻礙瞭兩岸中醫藥合作交流。民進黨當局不能既想吃大陸的飯,又想砸大陸的鍋,根本解決之道是要盡速恢復兩岸正常交往,這樣才能更好照顧好臺灣老百姓的身體健康。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