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給人啟示,歷史昭示未來。今年是汪辜會談30周年,兩岸均舉辦相關座談會,紀念當年兩岸關系由對峙走向對話的歷史性重要一步。正如國臺辦主任宋濤指出,汪辜會談30年來的歷史帶給我們三個啟示:第一,“九二共識”是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和臺海和平穩定的定海神針;第二,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第三,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要堅定走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

  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新加坡舉行的汪辜會談,是1949年以來兩岸高層人士首次以民間名義公開進行的最高層次會談。時任大陸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時任臺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簽署瞭四項協議,開創瞭兩岸制度化協商機制。

  汪辜會談之所以能夠成功舉行,是因為兩岸雙方在1992年達成瞭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由此可見,“九二共識”是兩岸對話、協商和溝通的重要政治基礎。若不以“九二共識”為政治基礎,兩岸雙方難以互信、互諒,也就無從改善、發展兩岸關系。

  “九二共識”的核心要義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共同努力謀求國傢統一”。“九二共識”的歷史性意義在於,奠定瞭兩岸關系發展的政治基礎。“九二共識”之所以重要,在於它明確瞭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即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兩岸不是國與國關系,也不是“一中一臺”。若沒有“九二共識”,也就無法舉行汪辜會談,也就無法開啟兩會協商,也就無法解決兩岸交往、合作過程產生的問題。如果兩岸不以“九二共識”作為對話基礎,則會給國際社會造成“一中一臺”或“兩個中國”的錯誤觀感,而民進黨當局迄今否認“九二共識”,正是要給外界造成這樣的錯誤觀感,企圖令外界誤以為兩岸是“兩個國傢”。所以,為瞭不讓民進黨當局的“臺獨”圖謀得逞,大陸方面始終堅持兩岸對話要建立“九二共識”的政治基礎上。

  汪辜會談也證明瞭兩岸中國人完全有能力有智慧解決好自己的問題。當年會談簽署的四項協議對擴大兩岸經貿合作、人員往來和各項交流產生瞭積極作用,為當時兩岸關系進一步發展註入瞭活力。由此也表明,兩岸事務是中國內政,不容外部勢力幹涉。民進黨當局“挾洋謀獨”沒有出路,美國“以臺制華”註定失敗。

  要和平、要發展、要過好日子,一直是臺灣社會的主流民意。從汪辜會談簽署的四項協議到後來2008年兩岸在“九二共識”政治基礎上恢復協商後簽署的23項協商,為兩岸同胞尤其是臺灣同胞帶來巨大福祉,因而受到臺灣主流民意大力支持。今年以來,由於大陸方面優化的防疫措施,短短幾個月內就有十多個來自臺灣政界和民間的代表團到大陸參訪,商議解決近年兩岸經貿出現的問題以及規劃未來的合作。可見,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兩岸交流合作,符合臺灣主流民意,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數十年來兩岸關系雖然歷經跌宕起伏,但始終離不開一個規律:堅持“九二共識”,贊成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系就能改善發展,臺灣同胞就能受益;否定“九二共識”,背離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系就會緊張動蕩,臺灣同胞利益就會受損。

  民進黨當局若仍一意孤行,拒不承認“九二共識”,隻會把臺灣推向深淵。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