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王義偉/文 10月10日上午,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發表瞭他的第一次雙十講話。

當天傍晚,國臺辦作出反應。

國臺辦發言人陳斌華以答記者問的方式指出,賴清德在講話中繼續鼓吹“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編造“臺獨”謬論,宣揚分裂主張,煽動兩岸敵意對抗。這充分表明,賴清德頑固堅持“臺獨”立場、充斥對抗思維、不斷挑釁滋事,蓄意加劇兩岸緊張局勢,嚴重破壞臺海和平穩定。

陳斌華表示,制度不同,不是統一的障礙,更不是分裂的借口。當前反對“臺獨”分裂的鬥爭不是制度之爭,而是統一和分裂的鬥爭。賴清德處心積慮為分裂國傢拼湊依據,強行灌輸其“臺獨”主張,重彈“民主對抗威權”的老調,以所謂“民主自由”為幌子,繼續“倚外謀獨”“以武謀獨”,企圖將臺灣綁上“臺獨”戰車。其謀“獨”挑釁是臺海和平穩定的禍根亂源,將給臺灣民眾帶來災難。

筆者在上一篇評論中認為,賴清德的雙十講話算是老調重彈,類似的講話看似重要,但其重要性正在不斷下降。

當然從另一個角度看,賴清德的“臺獨”主張之所以被稱為“新兩國論”,其與之前的“老”的“臺獨”理論相比,應該有一些“新”意。

這些“新”意,不但大陸這邊有人沒有意識到,臺灣島內也有一些人不明所以。因此,當10月5日賴清德提出所謂的“祖國論”,島內有些人包括藍營的人都感覺“燒腦”。

其實,賴清德“新兩國論”中的“新”意,看似深刻,甚至看似立場有些許的搖擺,但仔細探究,其邏輯也是簡單的。

在賴清德之前,臺灣島內的“臺獨”理論工作者,總想把兩岸關系切割開,總想去中國化,總想把“中華民國”這頂帽子甩掉。這種理論招致的反作用力很大。你去中國化,那你的祖先從哪裡來,你的姓氏要不要改,你還過不過中秋節,你還過不過年?這樣的詰問,“臺獨”理論工作者很難辯駁。

賴清德的“新兩國論”不同,他不否認歷史,不否認“中華民國”在大陸創立發展的史實。

所以,他提出瞭所謂的“祖國論”。

所以,他在10月10日的講話中這樣說:“113年前,一群充滿理想抱負的人,揭竿起義、推翻帝制。”

以不否認歷史作為鋪墊,賴清德以“開枝散葉”說,架構他的“新兩國論”。

他在10月10日的講話中說:“2300萬臺灣人民,更要向全世界開枝散葉,迎向未來。”

他在參加臺灣大選的競選過程中,多次引用閩南(臺灣)地區的諺語“一人一傢代,公媽隨人祀(一傢有一傢的情況下,各傢的祖先牌位要如何安放,由各傢自己決定,他人不要去幹預)”。

賴清德“新兩國論”的理論脈絡是:我不否認以前我們是一傢,以前我們還是傢長;但現在,我們已經發展成新的一傢,已經開枝散葉瞭。祖先還是一個祖先,但已經不是一傢人瞭。

這樣的推理邏輯,當然是經不起推敲的,但卻很有迷惑性。

一個是對島內的不想統一、傾向於“臺獨”的民眾尤其是年輕人有迷惑性。

更重要的是,對主張兩岸和平發展並期許未來實現統一的藍營,也有迷惑性。

今天的臺灣《中國時報》發表社論,對賴清德進行瞭表揚,甚至對賴清德提出瞭期望。

社論是這樣表述的:“賴清德‘總統’的國慶演說,正面肯定中華民國創建迄今的歷史脈絡與現狀,形同宣佈放棄法理‘臺獨’,展現對改善兩岸關系的善意。隻是,通篇演講卻仍稱呼對岸為‘中國’而非‘大陸’,意味著‘中國不包括臺灣’;因此,賴‘總統’目前的兩岸論述雖有助爭取臺灣內部團結,卻仍無法處理兩岸問題,未來有必要進一步表述‘在臺灣的中華民國就是中國’。隻要能做到這一點,兩岸才能真正走向和平發展,為兩岸心靈契合的統一創造條件。”

看來,《中國時報》社論的撰寫者,還是有些天真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