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軍26歲空軍許姓上兵昨天(8日)下午在臺空軍清泉崗基地打靶時,疑因槍托撞擊地面擊發,下顎中彈死亡,今天卻傳出內情不單純。有島內消息指出,他曾想調單位被拒,因為在臺空軍志願役服役未滿一年,長官不重視他的意願,但臺軍方強調,此案目前由檢察官調查中,盼外界勿過度臆測。島內知名法醫、臺灣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法醫科主任高大成認為,發生槍托觸地擊發的幾率隻有千萬分之一,他認為應查驗子彈射入傷口、死者手上的煙硝反應等,查清槍擊案是自殺、他殺與意外,臺軍方有責任查清,還傢屬公道。
有消息指出,許姓上兵志願役資歷尚淺,在臺空軍單位任期短。依臺空軍規定,想調單位至少需任職滿一年,許姓上兵未滿一年,最近向長官表達想調單位想法被拒,他在部隊面臨人際關系問題而困擾。據指出,他任職未滿一年,如果真有困難,臺軍可依派代或托管方式讓他可轉調單位,但未獲重視。
許姓上兵原本是臺軍義務役,今年回役任志願役。他住臺中市太平區,臺中市太平區坪林裡長尤文雄昨晚陪其母親和傢屬到醫院,母親認屍時傷心痛哭。裡長尤文雄說,許姓上兵是收養的兒子,傢中有80多歲祖母,還不敢讓祖母知道,擔心祖母受不瞭。傢人感情好,他是獨子,母親從事美發業,接到消息後無法置信,放下手邊工作趕到醫院。
高大成在分析時指出,要發生槍托觸地擊發的幾率隻有千萬分之一,目前最重要的關鍵是找到子彈,就能確定是不是從那支槍擊發的。
高大成說,要區分是他殺、自殺或意外,則必須驗傷口。子彈傷分為接射(接近射擊)、近射,以及遠射,其中近射和遠射都不大可能是自殺,但接射和遠射皮膚傷口不會殘留煙硝,就要再看傷口大小。遠射傷口比子彈小一點,而接射傷口會比子彈大一點,判讀時還要看是手槍或是長槍。此外,死者手上的煙硝反應也需要考量,如果死者手上有煙硝反應,則表示是死者自己開槍的。不過案發當時死者正在打靶,若為打靶,槍支就會因反作用力彈到胸膛、下巴,導致有瘀青或裂傷。
高大成指出,要查清自殺或是他殺、意外,是關乎撫恤金,自殺就沒有憮恤。如果是自殺,還要看死者生前是否有抑鬱癥。臺軍方都有責任要調查清楚,隻要不掩飾,很快就能找到真相,裡傢屬公道。
島內輿論認為,一場例行的實彈射擊訓練賠上一條年輕性命,傢人哭斷腸。但事隔一天,臺軍仍未釋疑,到底是個人因素或流程出包。臺防務主管部門必須盡速給臺灣民眾和傢屬一個交代,否則愈發讓人懷疑內情不單純,難道臺灣地區領導人賴清德想打造的所謂“防務韌性”竟是如此脆弱?
輿論指出,外傳死亡的許姓士兵曾想調單位被拒、甚至疑遭軍中同僚霸凌,種種疑點有待檢察官查清。也有軍事專傢指出,根據臺軍訓練規定,打靶現場除瞭靶臺,後方畫有預備線,在安全距離處有清槍線。靶臺有助教協助,人員未上靶臺前不可裝實彈,且須關保險。當官兵上靶臺後,現場指揮官下達“射擊預備”口令後,射擊官兵才會進入射擊姿態,最重要的是“上靶臺才會裝實彈”,為何許員會在預備線出意外,是否靶場紀律松懈?
輿論認為,個案也可能是通案的冰山一角,如果是射擊流程的疏漏那就更非同小可。所謂“三軍統帥”訓話將領的主要目的不該是“立威”,而是要鎖緊臺軍的螺絲釘。賴清德更要“立德”,設法落實照護基層官兵的身心狀態。輿論更批評,賴清德日前主持所謂“防衛韌性委員會”,有意打造40萬兵力。民進黨高喊“抗中保臺”、賴清德拋出“祖國論”,兩岸路線不斷激化對立氣氛。但一個士兵之死疑點重重,臺防務部門卻不能及時釋疑。許多臺軍士兵可能不知,“為何而戰?如何而戰?”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