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共和黨主導之下,美國眾議院經歷瞭一個瘋狂的“中國周”(9月9日—13日)。一周期間,共通過瞭28項反華、遏華法案,涉及對中國產品及企業的限制、涉港涉臺及中美教育科技交流等諸多內容。

不止於此,當地時間9月18日,美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還專門舉行以“印太地區大國競爭”為主題的聽證會,繼續炒作“中國威脅”。出席聽證會的美副國務卿坎貝爾與一幫反華議員相互唱和,大肆聲稱,中國是“美國歷史上最重大的挑戰”、“與中國面臨的多方面挑戰相比,冷戰都顯得相形見絀”。

現年67歲的坎貝爾在美國政界一向有“印太沙皇”之稱,是美國政府亞太及涉華政策體系的關鍵設計者。他的一個重要主張就是“印太是美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而且越來越全球化”;要在印太地區“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來遏制中國。他並認為,中國真正對美國造成威脅之處“是在國際組織,我們必須在那裡有競爭力”。

值得註意的是,坎貝爾是公認的“親臺派”。他曾多次竄訪臺灣,並早在李登輝時期,就參與到和臺灣當局及美日的情報聯絡工作中。他主張加強美臺實質關系,供應鏈及“防務合作”。他也曾表態,美國不支持“臺獨”,但會挺臺“國際參與”。

而在這次聽證會上,除瞭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之外,坎貝爾還混淆視聽,歪曲、攻擊聯合國第2758號決議,宣稱該決議並未提及臺灣地位,被中國大陸用來辯稱臺灣的地位是“非法的”。

這是繼前“美在臺協會”主席羅森伯格、美亞太副助卿藍墨客、亞太助卿康達之後,美國政府內的又一個高級外交官員蓄意歪曲和錯誤解讀聯大第2758號決議。意圖構建虛假敘事,誤導國際輿論,挑戰國際社會已形成的一個中國原則,為擴大臺當局“國際參與”進行松綁。

其目的,就是要“以臺制華”,將臺灣問題國際化,制造“臺灣地位未定論”,為兩岸統一設置障礙,削弱中國的競爭實力,確保美國自身的霸權地位。

而針對坎貝爾的這一表態,賴清德當局則見獵心喜,對此感激不已,並聲稱將持續與美國合作,“共同維護臺海及印太地區的和平與穩定”。

9月20日,島內立法機構新會期開議第一天,民進黨黨團就提出所謂“聯合國2758號決議不涉臺”議案,妄圖在此問題上大肆操弄,為“法理臺獨”制造口實,脅迫藍白兩黨跟進。

但正如島內評論所指出的,這個議題本身就是一個假議題,完全是美方指鹿為馬,濫施霸權,為瞭“抗中護臺”尋求正當性而已。而對臺灣而言,除瞭“自爽”之外,得不到任何利益,根本無法改變國際社會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格局和大勢。

一個重要的現實問題是,共和黨議員主導的“中國周”以及美國政府官員大肆炒作“中國威脅論”,在很大程度上隻是著眼美國大選的權宜之計。兩黨要在“對華強硬”和“美國優先”上進行競爭,為選民提供其執政的想象空間。臺灣議題已成為兩黨的“工具”,多數都是“雷聲大雨點小”,缺乏實質內容。

這一點,在共和、民主兩黨的最新黨綱中就可以看出端倪,共和黨黨綱草案隻有4次提及“中國”,完全沒提“臺灣”。而民主黨黨綱,對臺論述被放入“中國”章節,並恢復瞭四年前刪除的“一個中國政策”,並明確“持續確保兩岸任一方不會片面改變現狀”,表明民主黨已回到傳統的政策思維。

前不久,美國AIT前理事主席卜睿哲也表示,為避免戰爭成為臺海的“唯一”選項,關鍵在於民進黨當局要表明“無意追求法理獨立”。而民進黨當局現在要推動的“聯合國2758號決議不涉臺”議案,就是要凸顯“臺灣”的主體性認同,偷渡賴清德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

但這種做法完全是配合美國,“演”過瞭頭,想達到實質“臺獨”的政治操作。恐怕會踩瞭紅線,讓美國跳腳。

不久前,爆出來的美國清庫存式的“軍事援助”,用過期子彈和發黴的防彈背心來敷衍軍援,以及臺灣訂購的F-16V戰機再度延期交貨的消息就表明,美國對臺軍售與軍援的“虛情假意”和口惠而實不至的真相,讓盲目親美、靠美的民進黨當局被啪啪打臉,更讓島內民眾懷疑美方“挺臺”的決心與能力。

而據統計,截至今年8月,美國方面已經積壓瞭200億美元的對臺軍售裝備,包括F-16V戰機、“艾佈拉姆斯”主戰坦克、“魚叉”導彈、海馬斯火箭炮等。而目前,美國對臺軍售多屬於零組件、彈藥補充、技術支持項目。有專業人士就認為,自2020年來,美國對臺軍的現代化支持已經停止。

近日,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教授喬納森在《外交事務》雜志上發表文章認為,臺灣地區並非是美國維護核心利益的關鍵,相反,武力“協防臺灣”是高風險、低回報的行為,提出不要浪費力量“保衛臺灣”的觀點。

事實已經表明,美國所做的一切都是以美國利益為優先,他們根本不會為瞭“挺臺”而與中國大陸發生沖突。在聯大2758號決議上出爾反爾,搞認知作戰,也隻是美國“以臺制華”的政治操作。

如果賴清德當局誤判形勢,加碼演出,妄圖倚美謀“獨”,挑釁對抗的話,隻會把臺灣帶入險境,嚴重危害臺灣同胞的安全與福祉,嚴重推升臺海緊張局勢。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