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綜合報道】臺北地方檢察署(北檢)在偵辦民眾黨主席柯文哲所涉的京華城案過程中屢次發生泄密事件,多傢親綠媒體透露案情、操弄輿論,引發島內痛批“綠(民進黨)檢媒一體”。

據臺灣《中國時報》9月17日報道,柯文哲8月30日遭搜查後,特定媒體多次“獨傢報道”偵查細節,令島內質疑北檢有泄密之嫌,其中柯收押翌日即9月6日的“獨傢之亂”最為誇張。6日下午,先是民進黨“立委”王定宇在社交平臺預告稱,“聽說今晚7時,三立新聞有非常非常可怕的獨傢報道,可怕到會讓阿北(指柯文哲)出不來!”臺灣《鏡周刊》則提早半小時搶發“獨傢”稱,檢方和“廉政署”(合稱檢廉)8月30日搜查柯傢,搜出柯文哲的隨身USB,裡面一份文件記錄著“2022111小沈1500沈慶京”,與同年10月18日臺北市核發建照給京華城的時間相近。當晚,臺灣三立電視臺記者馬鬱雯在節目中聲稱自己經營檢調路線7年,對消息來源有200%的信賴,確信“1500指的就是1500萬元(新臺幣)”。她還說自己早就掌握柯文哲隨身USB“神秘賬冊”中京華城老板沈慶京1500萬的信息,還涉及集團總裁、科技業大佬等,經手人與金額都清楚記錄,“這是壓瞭5天的獨傢”。12日,臺灣《菱傳媒》“獨傢報道”檢廉查扣柯文哲一傢銀行的神秘保險箱,隔天柯的妻子在采訪中證實此事。北檢再度被批泄密。

面對種種批評與質疑,北檢9日被迫展開調查,主任檢察官12日以證人身份約談《鏡周刊》兩名記者,13日約談《菱傳媒》兩名記者,16日約談三立記者馬鬱雯。檢方稱,相關報道是記者對消息來源的轉述,或根據多年采訪經驗、本案關系人公開受訪及法院新聞稿內容等素材,綜合分析判斷後撰寫,“均非來自北檢、‘廉政署’等相關公務人員,偵辦團隊絕無泄密”。

民眾黨痛批北檢長期放任甚至勾結特定媒體引導公審風向,引發社會嘩然後才草草傳喚記者問話,隨即發聲明否認,“是‘球員兼裁判’的典型代表,實在讓社會無法接受”。島內資深媒體人樊啟明16日列出三立記者赴檢方約談的時間表,早上9時30分被約談的記者現身北檢,一個小時後離開,北檢10時30分到12時上班,接著午餐兼午休時間,13時30分到15時調查結果出爐,連新聞稿都已備好,“我就問到底查瞭些什麼?”

檢察官出身的國民黨“立委”吳宗憲表示,司法單位就是故意放消息給記者,讓媒體一起打擊柯文哲,“當初檢方說希望社會大眾提供幹凈辦案空間,現在是誰對不起誰?”國民黨“立委”李彥秀說,從重啟調查馬英九所涉“三中案”到如今的柯文哲案,都是檢方通過特定媒體放話,嚴重違反“偵查不公開”原則,再以“不予證實”制造外界想象與操作空間,已形成民進黨當局“黨檢媒政治復合體”,這是臺灣民眾長期對司法失去信任的最主要原因。

島內學者練鴻慶17日撰文稱,柯文哲涉京華城案的偵辦過程證明瞭“民進黨、檢調、側翼媒體”已成三位一體,檢調(或其高層)把偵查中的信息透露給特定媒體,媒體用這些信息攻擊在野黨,事後再得到民進黨當局的標案回饋。自從民進黨上臺以來,當局的宣傳費用幾乎都是由“綠友友”媒體包辦,像2021年三立、民視共拿到當局標案5.5億元新臺幣,2022年拿到6億元,而2023年的反詐宣傳標案,民視得標金額占總體反詐預算的比例更高達94%。文章直言,“這是民進黨用資源豢養側翼、進行大內宣和政治操作的套路”。

臺灣《聯合報》17日稱,京華城案目前最被詬病之處,就是未經查證的消息滿天飛。而北檢急於撇清,反而凸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欲蓋彌彰。當案情被選擇性揭露或渲染、曲解,除瞭在押被告毫無反駁機會外,也可能幹擾司法辦案,尤其若最終偵查結果與大眾受報道影響先入為主的想法不一致,更將重傷司法公信力。《中國時報》17日稱,民進黨在蔡英文當局執政8年來持續打造“綠檢媒”三位一體,過去藍營深受其害,如今北檢偵辦柯文哲案讓許多人也開始註意到這一點,整個過程赤裸裸地呈現出民進黨如何掌控行政機器,綠媒或所謂的資深媒體人如何帶風向,徹底體現電影《少林足球》中那句經典臺詞“裁判、球證、旁證都是我的人,怎麼跟我鬥?”文章稱,“綠檢媒”在綠營執政下緊密結合,用編列宣傳預算獨厚特定媒體,在野黨想通過“立法院”把關都遭到封殺,“柯案如同一面照妖鏡,讓‘新綠色恐怖’一一現形”。(張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