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圖:臺青張右昇把杭州富陽當地的葡萄融入臺灣糕點,頗具創意。\受訪者供圖;右圖:張右昇傢族制作的臺式糉子、鳳梨酥、牛軋糖等別具風味。

  “我覺得兩岸交流的形式是可以豐富多彩的,所以我希望通過‘臺灣味道’為兩岸融合做一點小小的貢獻。”在浙江杭州的富春江畔,來自臺灣彰化的“90後”青年張右昇將大陸食材與臺灣糕點傳統制作技藝進行有機結合,搭乘上大陸電商發展的快車,不僅讓更多人品嘗到地道“臺灣味道”,同時他也希望通過互聯網傳播讓更多人瞭解“臺灣故事”,推動兩岸交流,促進民心相通。\大公報記者 王莉杭州報道

  張右昇學習的專業是服裝設計,最終卻選擇做臺灣糕點,看起來風馬牛不相及。他告訴記者,這主要得益於媽媽的傢傳手藝。“剛到杭州的時候,每到端午或者中秋,媽媽和另外幾個也是從臺灣來的阿姨就會一起包臺灣口味的糉子,做鳳梨酥、牛軋糖等,送給朋友們品嘗。沒想到的是,臺灣味道居然俘獲瞭很多大陸朋友的味蕾,還不斷有人主動找上門詢問能否訂購。甚至像阿裡巴巴等大公司也邀請他們去進行展示。”

  無懼疫情 堅持設廠

  隨著媽媽手製臺灣美食的訂單量越來越大,這也讓張右昇看到瞭臺灣美食在大陸的巨大市場。大學畢業後他在傢人的支持下,將原本的傳統手工制作方式進行擴大生產,2021年在富春江畔設立工廠並創辦“臺味巧媽”品牌。

  “當時新冠疫情還在繼續,有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我們選在那時候辦廠,但事實證明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張右昇說,由於疫情影響,網絡銷售數量猛增,到2021年底工廠產值已超過300萬元人民幣。“‘傳統手工’與‘臺灣風味’是我們的主要特色。比如傳統臺灣風味的手工糉子,是把鴨蛋黃、花生、鹵肉、香菇等餡料與炒製後的糯米一起包進糉葉的,這和大陸的糉子還是有明顯不一樣的地方。我們就想讓大陸的客戶能品嘗到正宗臺灣味道。”

  “杭州自帶電商基因”

  早在2000年,張右昇就跟隨父母來到瞭杭州,已在杭州生活瞭二十多年的他很驕傲地稱自己為“老杭州”。“我小學3年級開始就在杭州讀書,直到大學畢業。和很多大陸的同學相比,我在杭州生活的時間甚至比他們都長。可以說我親眼見證瞭二十幾年來杭州的發展巨變。”

  在張右昇的眼中,杭州是一座自帶電商基因的城市。“身處杭州,如果不搭上電商的‘快車’就有點落伍瞭。所以創業以來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將傳統食品行業和電商進行結合。”他坦言,傳統手工食品行業相對其他行業來說,時間和人工成本相對偏高,而線下市場競爭激烈,因此他更看好線上銷售模式。“杭州擁有完整的電商產業鏈,各類技術人才、供應鏈都在這裡聚集,這對我們來說是天然的條件。”

  張右昇表示,接下來還有一個心願要去達成,那就是通過網絡直播,在推廣“臺灣味道”的同時講好“臺灣故事”。“我希望從一個在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角度出發,讓大陸民眾更多瞭解臺灣的風土人情,同時也會把自己在大陸創業的故事講給臺灣民眾聽,用自己的真實經歷讓他們看到真實的大陸。我覺得這是增進兩岸相互瞭解,促進兩岸融合很直接的一個方式,也是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應該做的事情。”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