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國前總統、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公開要求臺灣要支付更多“保護費”的言論,讓島內“人心惶惶”。曾任其安全顧問的奧佈萊恩則隨即“補刀”,敦促賴清德當局要增加軍費開支,考慮將軍費開支占GDP比例提升至5%以上。

除瞭政客之外,美國智庫“外交關系協會”研究員塞克斯近期也發文,認為賴清德當局未充分傳達出對自身安全的“急迫感”他建議臺灣應盡速將軍費支出增至GDP的5%,以表明“嚴肅看待中國大陸威脅”。

為瞭給賴清德當局施加壓力,美國智庫“國防重點”專門對美國民眾進行瞭民調,結果顯示,在回答“是否應要求臺灣在軍事上投入更多資金以作為美國對臺灣防衛承諾的前提條件”時,得到66%的美國人同意。對此,特朗普任內的美國國防部副助理部長柯伯吉就指出,臺灣應該大幅增強軍備,“如果我們能夠以相對低的成本來保臺,美國人便可能支持這麼做。”

眾所周知,民進黨重新上臺執政以來,已經大幅增加瞭其軍事預算:從2017年到2023年,軍費開支占GDP比例從2%上升至2.5%。而明年度軍費開支也創下新高,達6470億(新臺幣,下同),占GDP比例超過2.6%。

美國政府發言人也承認:對於臺灣,“美國沒有做過慈善”,臺當局幾十年來一直在購買美國軍事裝備,“支持著美國制造業、美國工業和美國技術”。事實上,從1979年至今,臺當局對美軍購早已超過700億美元。諷刺的是,截至今年6月,美國拖欠臺灣的軍售已達到205.3億美元。“一手交錢,一手不交貨”已成為美國對臺軍售的新常態。

如果按照美方的要求,軍費開支增至GDP的5%的話,要達到11015億,將占到臺當局年財政支出的38.2%。這必然排擠到社會福利、教科文與經濟發展等方面的支出。導致島內民眾的勞保、健保費用多繳,電網、公路與水利建設削減,育幼、養老、文化展演、科研等經費都將減少,將沖擊影響到每一個人。簡而言之,島內發展的“和平紅利”將不復存在,全面進入備戰狀態。

對此,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也不無擔憂地指出,按照“保護費”的說法,島內的軍事預算將等於“錢坑法案”。這會拖垮臺灣的財政,隻會有利美國的軍工復合體。

另一個關鍵問題是,民進黨當局不斷提高軍費開支,能夠換來美國的保護嗎?答案是不可能。

在前面提到的美國智庫“國防重點”的民調就顯示,隻有30%的受訪者同意,美國無論付出何種代價,都應“出兵保衛臺灣”;而對於避免與中國大陸爆發可能演變為核戰的沖突,比“維持臺灣的政治自主”更重要,44%的受訪者表示支持,僅有21%表示反對。有島內人士指出,這顯示美國人隻想煽風點火,隔山觀虎鬥,當面臨中美全面沖突甚至核武威脅時,隻剩21%堅挺“臺獨”,根本是“死道友不死貧道”。說穿瞭,美國人的心態就隻想要臺灣的錢,至於打仗是要死人的,臺灣人隻能自己上。

美國智庫“傳統基金會”8月初發佈的《當務之急:在更危險的世界中捍衛美國利益的戰略》報告則承認,美軍不再享有冷戰結束時的強大優勢,美國軍隊在世界各地的力量已捉襟見肘,已經難以嚇阻中國,“更糟糕的是,如果嚇阻失敗,中國很可能在臺海戰爭中擊敗美國”。為避免世界大戰,美國的盟國和夥伴必須對自己的防禦承擔主要責任。

另外,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戰略與行動研究系教授卡弗利日前在《外交事務》撰文,提出“另類棄臺論”。他認為,遏制中國大陸軍力,並非美國防衛臺灣的理由。保持美國在全球軍事優勢不取決於臺灣島,全力防衛臺灣高風險,低回報。美國不值當冒付出巨大代價的風險去全力防禦臺灣。

卡弗利認為,“錯誤地防禦臺灣,將是一種比疾病更糟糕的治療方法”。他強調,臺灣不是美國在印太地區的全部和終局,所以美軍不能把臺灣島作為主要焦點。“不要讓臺灣成為美國資源的負擔,要讓臺灣成為中國資源的巨大消耗”。

說到底,卡弗利的“另類棄臺論”,本質而言就是主張美國不要出兵實質性介入臺海沖突,而是通過大量對臺軍售,武裝臺灣,讓兩岸自相殘殺,以此消耗中國大陸。

從特朗普的付錢交“保護費”到卡弗利的“另類棄臺論”,實質都是反映美國利益至上的霸權思維,在他們看來,臺灣的安危是可以交易的,更是隨時可以拋棄的,臺灣隻是一顆棋子,合則用,不合則棄。

對臺灣的這一處境,多數臺灣民眾早已看清。有美國智庫所做的民調也顯示,僅有1/4的臺灣民眾認為美國值得信賴。對這一事實,沉醉於“臺獨”迷夢的民進黨和賴清德當局卻還不願正視,寧願視而不見,自欺欺人。他們不願民眾“疑美”,而是緊抱美國的大腿,幻想著美國大兵會來“挺臺護獨”,並以此來安慰“臺獨”追隨者,欺騙民眾。如此一意孤行,誤判形勢下去,到頭來隻會撞到南墻,頭破血流。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