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經濟主管部門推出的所謂“臺產車自制率”的新規近日正式上路,規定提出在臺灣地區銷售的汽車零部件本地化率,從未上市車款首年15%(已上市車款則為20%),逐漸調高到第三年35%,且溯及既往。該規定實施後,持續引發島內輿論熱議,受沖擊最大的當屬在臺灣市場熱銷的一款大陸車企旗下在臺代工組裝車型。

臺灣媒體報道稱,臺經濟主管部門訂定的“臺產車自制率”新規,將島內業者中選擇要引進的車款,包括陸資與國際品牌合資者、陸資並購的國際品牌者、國際品牌在中國大陸廠生產者及中國大陸品牌者均納入管理機制內。島內輿論認為,新規等於與大陸沾上邊就不放過,連已上市車款都納入,直接沖擊現有銷售。

翻看島內汽車銷量的榜單發現,臺灣民眾對於這款大陸車企旗下在臺代工組裝車型的喜愛與日俱增,該品牌在短短兩年時間,就成為臺灣第6大汽車品牌。以其在臺年銷約2萬臺估算,直接賬面損失近百億元(新臺幣,下同),若再加上未來規劃導入的大陸車款,以及因應新制上路須修改產線,或無法出貨的違約單,整體損失破百億元。

對此,島內汽車生產商認為,民進黨當局用意識形態防堵大陸車款進入臺灣,心態是“寧可錯殺一百,也不能放過任何一款”,政策公佈後2天就生效,別說供應鏈根本沒辦法跟上,就連已經下訂的車主,都可能拿不到車,車企及消費者都受害。

事實上,民進黨當局強推的這項政策,並沒有積極與業界討論過,而是徑自宣佈實施,已引發“何不食肉糜”的批評。另一個島內令業界不滿的原因,是臺經濟主管部門雖強調所謂“公平競爭”,但新規隻規范大陸廠零件,並未限制東南亞國傢等地區制造的零件,其政治針對性極強。

有島內輿論認為,這款在臺灣市場熱銷的大陸車企旗下在臺代工組裝車型一炮而紅後,部分臺灣車企看到瞭希望,有島內人士表示,大傢開始紛紛計劃效仿,先從大陸引進某一臺新車後,如果賣得好、臺灣消費者喜歡,再慢慢增加臺灣地區生產的零組件,這樣一來,車企的風險就被降低。然而,在新政策上路後,車企們引入大陸車的計劃都被打亂。

近一段時期以來,民進黨當局一直在阻撓包括大陸電動汽車、無人機等產品進入到臺灣,引發瞭輿論的反彈與爭議。臺灣近期有民調和網上論壇討論結果顯示,大部分島內民眾都希望大陸的電動汽車能賣到臺灣。

在當前兩岸經貿往來日益密切的背景下,民進黨當局此舉不僅損害大陸企業的利益,也將嚴重損害臺灣消費者以及臺灣很多供應鏈廠商的利益,進而影響臺灣自身經濟發展。這種制造鴻溝、傷害臺灣民眾權益的做法不得人心。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