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羅馬主義

如果有一個風塵女子,說她人生的最大理想,就是傍上一個大款,在他玩膩瞭自己之前,成功上位,最終能讓自己衣食無憂,這大概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一個社會都把這樣的目標,作為自己的奮鬥方向的話,這就不能不讓人有點詫異瞭。

就在塔利班進入喀佈爾的那一刻,據說這個世界上最傷感的兩個地區,莫過於臺灣和烏克蘭瞭,然後這兩個地區的電視臺裡,立場不同的嘉賓就吵成瞭一團,爭論的焦點,隻有一個話題,那就是自己會不會被拋棄?

接下來臺灣的意見領袖們,就像一群小三一樣,有些人心情憂鬱,難免有點兔死狐悲,觸景傷情的感覺。

還有些人則表示土豪對自己的愛是不一樣的,是真愛,至於像藍營的意見領袖趙少康那樣,竟然說阿富汗的今天就是臺灣的明天,那是因為沒有搞清楚雙方的真正感情,菜菜姐雖然老瞭一點,但至少是有胸有屁股的,玉體橫沉的姿態又擺得足夠的好,土豪熟門熟路的,怎麼會舍得瞭?

到瞭今天,臺灣的主要媒體火力全開,一邊倒的強調,美國從阿富汗撤軍,是對臺灣的重大利好,是臺灣的重大勝利,為什麼呢?因為美國人終於可以集中精力來保衛臺灣瞭。

綠媒的這種表現,實在是有點突破大傢智力的極限瞭,表現出瞭一個“樂觀豁達”的小三,超出常人的思考方式。

這就相當是一個小三在說,以前和我爭小三地位的那個野女人,現在終於被拋棄瞭,如今這個男人晚上寂寞瞭,就隻能在自己身上發泄瞭,這是一件多麼美好的事啊,你們在那愁什麼?

說實話,當我看到臺媒對於塔利班進入喀佈爾的反應之後,我直接被他們嚇傻瞭,雖然臺媒一向很接“地氣”,但如果所有的意見領袖,政治人物,討論來討論去,爭論的焦點隻有一個,那就是如何做好一個不被拋棄的“小三”時,這樣的社會還有什麼希望?

這讓我感到有點竊喜,又有點悲傷。竊喜的是如果臺灣精英們的政治覺悟,隻能在這樣的地板高度上掙紮的話,那祖國的統一大業,最終必將完成。

但與此同時,我也感到有一點點悲傷,因為民主制度在我心中最後的一點點好感,也被抹去,我年輕的時候曾經堅信,每一個人都是理性的,每一個人都知道什麼事情才是對自己最好的,所以他們用手中的票選出來的,一定是最能保護他們利益的人。

為瞭能實現這個人類“最偉大”的夢想,我在青春期荷爾蒙高漲的時候,曾經一度幻想成為一個職業革命者。

可是當我的人生閱歷足夠的豐富的時候,我突然發現,這個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人,並不具備必要的知識,能夠真正的理解這個世界,也搞不清楚自己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他們可以被人蠱惑,也可以被人欺騙,所以即便他們手中擁有選票,他們一樣不能保護自己。

所以在民主社會裡,政客們經常討論一些智商很捉雞的問題,比如到底該不該戴口罩?到底該不該打疫苗?還有變性人到底該上男廁所還是上女廁所的問題?

你如果經常看臺灣或者西方的電視臺,你會發現政客們大部分時間都在講這些事,反而很少談真正的國傢大事,為什麼呢?

因為大部分老百姓隻聽得懂這些事,所以你要想得到他們的支持,你就必須能抓住他們的眼球,然後讓他們知道有你這號人物,混個臉熟,下次他就有可能把票投給你。

但這就帶來瞭一個嚴重的副作用,政客們最重要的不是去從政,而是去演戲,去作秀,去討好觀眾,其他的完全不重要。

那這會帶來一個什麼樣的後果呢?那就是政府出臺的任何重大政策,都不能超過國民平均智商水平以下所具有的理解能力,而且必須馬上能見到效果,否則都會給政治傢帶來災難性的後果。

而在一個國傢裡,具有平均智商水平的都是些什麼人呢?基本上都是一些碌碌無為的普通人,是二八定律中,八的那一部分。

所以在阿富汗,為什麼政府軍打不過塔利班?為什麼美國扶持的政府昏庸無能,貪污腐化?

因為美國人在這20年來,強加給阿富汗的民主制度,據說在後期越做越好,但這就恰好決定瞭,阿富汗政府的執政能力,不可能超過二八定律裡,八的那部分人的智商水平,而在阿富汗,80%的人都是文盲,所以阿富汗政府的執政能力,也就是一個文盲的執政能力。

而塔利班的領導者是什麼人?是在美軍的無數次狂轟濫炸,無情絞殺,以及內部的激烈鬥爭中,脫穎而出的二八定律裡,二的那部分人,所以兩者之間根本就不在一個檔次上,這是精英和庸眾之間的較量,因此阿富汗政府在一個月之內就分崩瓦解,也就一點也不奇怪瞭。

事實上,如果我們真的讀透歷史,我們就會發現,民主制度的成功絕對是一個偶然,隻有那些占盡瞭天時地利,又恰好掌握瞭先進的軍事技術的國傢,才能承擔它如此巨大的副作用。

實際上到瞭近代,真正能生存下來的民主國傢,隻有科技領先,外加又有大海保護的英國和美國,他們的成功是完全不能復制的,因為在真正的歷史上,在戰火紛飛的歐洲大陸上,沒有一個民主國傢不是戰五渣。

開瞭人類民主制度先河的法國,一度不僅僅文化昌盛,而且科技領先,但是自從它破天荒的給瞭所有公民投票的權利以後,迅速的從歐洲第一強國淪落為一個二流國傢,一直被相對更專制的德國摁在地下摩擦,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甚至被滅國。

在競爭激烈,沒有大海保護的歐洲大陸上,二戰中能夠獨自生存下來的,也隻有集權的蘇聯和德國。

至於在戰後誕生的所有民主國傢,無論是西歐諸國,或者是日本、韓國,還是中國的臺灣地區,本質上都是在美國的武力保護之下,沒有任何的生存壓力,不具有任何參考意義。

這也就是為什麼,當年美國給瞭南越無數的先進武器,多到足夠再打一次諾曼底登陸戰的數量,但是當他們被美國人拋棄的時候,連兩年都沒有撐下來。

一名南越軍官在反思他們自己為什麼會失敗的時候,提到瞭這樣一個有趣的觀點:“美國人教我們打的是一種富人的戰爭,但我們其實是窮人,所以當他們走瞭的時候,我們就不會打仗瞭。”

因此想明白瞭這些背後的邏輯,再看看臺灣政治精英們討論的話題,你也就不覺得奇怪瞭,他們一再強調,臺灣不會被美國拋棄的原因,無非就是臺灣有高科技的制造芯片企業,臺灣有著重要的地理位置,臺灣比阿富汗更富裕,可以掏錢買美國的武器等等……

但是所有這些理由,和一個小三強調自己皮膚細膩,有胸有屁股,床上功夫驚人,又有什麼區別?

但臺灣人為什麼會墮落到這個地步呢?因為他們選擇瞭民主制度,在享受由此帶來的好處的同時,也自然會失去很多東西,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一旦失去瞭軍事上的技術優勢,就一定會變成戰五渣,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去琢磨如何做好一個小三。

所以我們如果理解瞭所有這些事背後的邏輯,我們也就能理解,事實上無論臺灣地區也罷,日本韓國也好,甚至還有西歐諸國,她們之所以能夠維持這種低效和缺乏生存能力的民主制度,本質上都是因為美國人為她們提供瞭安全保證,她們隻是溫室裡的鮮花,一旦沒有瞭美國人這個大棚,她們根本就沒有能力,去獨自面對狂風暴雨。

因此我們千萬不要以為,中國的崛起隻有一個真正的對手,那就是美國,這是標準的戰略誤判,事實上我們確實威脅到瞭,整個現存的這種病態的民主政治體制,生存的根本。

在這一點上,美國的右翼政客們,比如說像彭佩奧,並不算完全的胡說八道,雖然他對中國的描述是錯誤的,但他的結論是正確的。

因此我們不要天真的認為,澳大利亞是吃錯藥瞭,也不要以為日本人是想走軍國主義的老路,更不要以為英國人把航空母艦開到南海,是為瞭刷存在感,因為她們恰好就是美國這個大款周圍,地位最不穩固的那一群小三,所以她們的反應是最激烈的,她們最需要表明她們緊貼大款的態度。

這不是多給點少給一點商業利益就能解決的問題,這事關他們的生存方式,如果我們和美國之間的關系不能改善,我們和他們之間的關系,也就會繼續緊張。

因此隨著中國的日益崛起,中國一定會被孤立,一定會被圍攻,甚至大概率的,遲早會被卷入某種形式的戰爭,不要抱有任何幻想,這就是歷史的宿命。

不過如果我們縱觀歷史,我們也大可不必擔心,因為那些最後能在歷史上脫穎而出的,比如像當年的英國,就是曾經被西班牙和法國分別孤立和包圍過,承受瞭重重壓力,走著和其他國傢不一樣的道路,這是任何一個想成為日不落的帝國,必須經受住的考驗。

更何況,沒有一個小三不是朝三暮四的,隻要有一天,中國的錢包夠鼓,拳頭夠大,待人也足夠的紳士,這些小三們也就會180度的大劈腿,直接來投懷送抱,這其實也是在歷史上,不停上演著的一幕。

好瞭,就寫到這裡,如果想瞭解我對人類政治制度演變的更多的思考,歡迎去看我的《歸因論》,這本書還沒有寫完,我會繼續更新,謝謝大傢。

最後,再提一下關於阿富汗的事情,有很多讀者朋友希望我講講關於這方面的情況,對於我來說,要想做這個工作,就必須要搜集大量的資料,這不是一下兩下能辦到的,不過在這兩天的研究中,我註意到瞭幾個有趣的史料,先分享給大傢,但是否足夠可靠,我還需要再確定一下。

第一,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並不是天然的盟友,兩國有著嚴重的邊境爭議(當然是英國人故意這麼幹的),長期不和,有兩次鬧得勢同水火,60年代初的時候,差點全面開戰。

這個問題後來雖然被雙方擱置,但是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巴基斯坦當年支持塔利班的一個重要的動機,就是希望對方在這個問題上給予回報。

第二,阿富汗以前沒有現在這麼窮,50年代的時候就開始瞭全面的改革,但是不徹底,整個國傢分化成兩個不同的社會,一個是生活方式已經逐步走入現代化的城市地區,另一個則是落後愚昧、被宗教勢力控制著的鄉村地區。

但是即便如此,當年阿富汗人的生活水平,社會的包容程度,也要比今天高得多,兩場血腥的戰爭,造成瞭這個國傢的全面倒退,對這個國傢帶來的傷害實在是太大瞭。

第三,阿富汗從戰後一直是蘇聯人的勢力范圍,無論是在國王統治時期還是在共和時期,以及後來的人民民主黨搞社會主義的那一段時間裡,蘇聯一直是阿富汗最主要的軍事援助國,最大的貿易夥伴,對阿富汗的政治生態,有著巨大的影響,一直就能直接左右阿富汗的政局。

而造成阿富汗社會分裂的最重要的原因,恰恰也是蘇聯,在蘇聯入侵前的幾任政府,都以蘇聯為榜樣,在蘇聯的支持下,想搞土地改革,結果徹底激怒瞭鄉村的保守勢力,為日後的動亂埋下瞭基礎。

第四,本拉登不是一個瘋子,為什麼他會決定去攻擊美國,其實有著很深層的內在原因,並不完全是意識形態。

在打敗蘇聯人之後,本拉登領導的基地組織和塔利班之間發生瞭激烈的爭權奪利,塔利班走向極端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為瞭和基地組織爭奪話語權。

這場鬥爭後來以本拉登的主動退讓結束,本拉登沒有進入城市,留在瞭邊境地區,就是為瞭向塔利班的領導人,證明自己無心在阿富汗謀取政治利益。

隨後本拉登為瞭鞏固自己在基地組織的領導地位,當然也包括實施自己的政治理想,同時也是為瞭讓塔利班的領導人,不再擔心自己會來爭權奪利,從此才開始把鬥爭方向轉到國際方向,把美國當成瞭主要的敵人,借以凝聚基地組織的人心,這和我們通常聽到的原因完全不同。

如果不是因為,我這幾天一直在看歐美研究機構,關於這方面的論文,研究報告以及他們出版的書籍,最後這一條,我絕對不會知道,我估計國內除瞭專業人士之外,也沒人知道還有這樣一段歷史在裡面。

通過這幾天的研究,我發現關於阿富汗問題的水太深,內容太多瞭,而我這個號從本質上來講,雖然語言風格比較嘻哈,但內容是很嚴謹的,甚至是帶著點學術性的,重要的歷史情節一般都會註明出處,所以真的要寫好阿富汗,我還需要再研究研究,看看到底能不能寫,寫哪一段,可能來不及湊熱點瞭,請大傢見諒。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