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期間,除兩岸關系、高質量發展、新質生產力等議題外,解放軍新裝備發展情況和列裝進度,也成為島內輿論的熱議話題。這其中尤其以第四艘航母和轟-20最受矚目。

最先“熱”起來的是解放軍第四艘航母。有香港記者在追采解放軍海軍政委袁華智時提到,外界高度關註中國第四艘航母在建的情況,有評論猜測遲遲沒公佈詳情,是不是在技術上遇到瞭“瓶頸”?袁華智在回應時笑容可掬,充滿自信。

他表示,中國在建航母中沒有技術瓶頸。對於新航母會不會采用核動力,袁華智則保留瞭懸念,表示“很快會公佈”。

在回應記者接下來的提問時,袁華智還透露瞭這些信息。一,中國建航母不是為瞭跟美國比,也不是為瞭跟美國打,是為瞭保護國傢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保護國傢的權益。二,對於航母訓練會不會去得遠一點,袁華智表示“肯定要去得遠一點”,但強調“我們都是防禦、防衛”。三,新航母將按照傳統,用“省”來命名。

這段采訪過程,無論是視頻畫面,還是圖文消息,均被眾多臺媒報道,並成為政論節目的熱門議題。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新航母會采用核動力。比如前“立委”蔡正元就表示,大陸現有三艘航母都是傳統動力,即使有電磁彈射,由於燃料限制,也無法遠赴大西洋。從保障海權利益的角度出發,他認為,第四艘航母有核動力是正常的。

還有一些分析人士則將目光放得更長遠,已經開始預測第五艘航母的建造情況瞭。臺海軍前艦長呂禮詩表示,“福建艦”之後,還會有一艘跟“福建艦”同級的傳統動力航母,配置電磁彈射系統,那就是第四艘,第五艘應該就是核動力。

對於核動力航母的技術問題,呂禮詩提到,中國船舶集團已經在利用熔鹽核反應堆去設計貨櫃船瞭。大陸有很多論文早在2018年就對模塊化熔鹽堆控制棒的物理分析進行過驗證,他認為相關技術“其實應該已經差不多瞭”。

新航母話題方興未艾,轟-20熱度隨後躥升。其“出場方式”與新航母高度相似,同樣是發生在香港記者與解放軍將領間的問答。

受訪的解放軍空軍副司令員王偉指出,“一直在升級、改造”“沒啥(技術)瓶頸,都能解決”“(轟-20)意義非常大,它是一個換代”。對於各界最關心的服役和量產問題,王偉明確表示,“這個很快,直接就跟上瞭”。

島內軍事專傢高度關註轟-20的隱身性能。臺空軍前副司令張延廷表示,轟-20要克服“匿蹤”和“散熱系統”,才能變成全作戰階段,“很耗時間”。如果隱身性能出眾,轟-20就可穿越“第一島鏈”和“第二島鏈”,跨洋出去做“滲透轟炸”。

蔡正元則針對外界預估轟-20的作戰半徑可能會高達8000公裡指出,這是因大陸海外基地少,使得大陸轟炸機不得不飛得特別遠,且為瞭匿蹤性能,不得不犧牲載彈空間;不像美國在印太地區有多個基地可以停靠、補給,讓轟炸機航程不用太遠,並有更多載彈空間。

與大部分專傢熱衷從軍事領域做分析不同,前“立委”郭正亮則將話題拉回到臺灣自身。他在政論節目中敲響警鐘,“別認為轟-20跟臺灣一定無關”,他表示,隱身戰略轟炸機出一次任務,可說是神不知鬼不覺,“這種飛機不出任務則已,一出大概都是大事,它可能會從臺灣意想不到的地方發動進攻,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新航母、轟-20,這些島內輿論熱衷討論的尖端軍事裝備,與臺灣問題的解決有關嗎?當然有。但此種關聯並不在於相關武器在實際對臺作戰中直接使用。恰恰相反,越多尖端武器列裝,越能夠有效降低兩岸發生熱戰沖突的幾率,越有利於臺灣問題的和平解決

在13日上午的國臺辦發佈會上,有記者提問,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涉臺部分,強調“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沒有提“和平統一”,請問這是否代表大陸立場發生變化?

發言人陳斌華指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我們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祖國統一的最佳方式,對兩岸同胞和中華民族最有利。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這針對的是外部勢力幹涉和極少數“臺獨”分裂分子及其分裂活動

“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寥廓海天,不歸何待?”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吳謙在談到臺灣問題時強調,解放軍將持續加強練兵備戰,堅決打“獨”促統,始終做捍衛國傢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鋼鐵長城。

隻有鋼鐵長城屹立不倒,和平的大門才會敞開。臺灣問題、南海問題,乃至中美問題,都是如此。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