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直航臺灣,“小三通”重啟,對兩岸民眾有怎樣的影響?一水帶衣的兩岸,我在這頭,父母在那頭,金門居民的鄉愁濃得化不開。臺灣農民蓮花伯怎樣在大陸種蓮花?臺青為何在福建“卷”起來?本期《近觀中國》節目特邀英國觀察員托比,金門廈門走一走,親身體驗“小三通”。

“小三通”初體驗

“小三通售票處”

“小三通”是指金門、馬祖與福建沿海地區的海上通商、通航、通郵。從廈門到金門的這條航線,占“小三通”客運的90%,單向行程約為半小時左右,但這半個小時卻是兩岸人民半個多世紀的等待。

托比拿著剛買到的“小三通”船票

1992年3月,福建省首先提出瞭“兩門對開,兩馬先行”的“小三通”構想。“兩門”即是廈門和金門,而“兩馬”則是福州馬尾港和臺灣地區的馬祖。在此進行小規模的“三通”,對於兩岸民間發展有很重要的作用。

2001年1月2日,從金門開出第一班前往廈門的客輪,“小三通”正式啟動。從此,“小三通”開始在兩岸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20年,隨著新冠疫情越來越嚴重,“小三通”停運,一停就是近三年的時間,直到2023年1月7日起,“小三通”線路才陸續重啟。今年春運期間,大約有12萬人乘坐“小三通”往返於兩岸之間。

托比要從廈門去往金門,他所乘坐的航班是大陸的新捷安客輪,它是這裡最大客位、速度最快的“小三通”客輪。去年春節,這裡隻有2班客輪,而現在有16班。

托比和陳錦來

陳錦來(高崎邊檢站邊防檢查處處長):廈金航線它是兩岸交流的一個重要通道樞紐。你從廈門去金門,可以經過金門中轉前往臺灣島內的臺北、臺中、嘉義、臺南、高雄五個城市。你從臺灣地區過來到達廈門之後,還可以中轉到全國各個城市,這是一個雙向的通道樞紐。”

新捷安客輪的空間開闊,旅客可以隨身攜帶很多行李。同時,還有很人性化的設計,為老弱病殘孕提供瞭愛心座椅。

船上人很多,但這些人基本都是臺灣居民或是臺灣居民的大陸配偶、子女和親屬,又或是在臺灣讀書的大陸人。新冠疫情之前,兩岸居民還可以自由往返,現在大多數大陸居民卻不能入境臺灣地區。

當“小三通”重啟後,它很快再次成為臺灣地區居民往來大陸最偏愛的通行方式。快捷而實惠,價格對比飛機便宜不少。尤其是春運期間,從臺灣地區到大陸的飛行費用大幅漲價,價格甚至可以達到“小三通”客輪的4倍。托比在船上看到瞭不少去往大陸祭祖的臺灣同胞,其中有幾位很特別,他們抱著神像。

臺灣遊客:“這是關聖帝君,大約300年前,我們的祖先從大陸背著關聖帝君的神像到臺灣。300年後,我們這些子孫就帶著當時的關聖帝君神像以及太子元帥一起回到大陸,然後找到當時那尊廟祭祖。坐飛機的話還得給神像買個座位,坐‘小三通’就可以抱著它。”

18公裡的鄉愁 濃得化不開

從廈門到金門的航程僅有18公裡,托比乘坐的這班新捷安客輪速度很快,比預計的半個小時還提前瞭一些。為瞭能對“小三通”有更多地瞭解,托比走入瞭所坐客輪的駕駛艙,和船長進行瞭深入交流。

黃俊彬在新捷安駕駛艙

黃俊彬從水手做起,歷經三副、二副、大副,直到 31 歲成為“小三通”高速客輪的船長。

廈門和金門之間的這18公裡,普通客船需要航行近兩個小時的時間,但“小三通”客輪卻要比它們快上四倍,這對黃俊彬來說是否是一種挑戰?

黃俊彬(新捷安船長):“需要船長、駕駛員更加集中精力去觀察海面上的情況。有一年快過中秋節的時候正好趕上臺風,臺風過後,港站滯留瞭三四百名臺胞。我們當時在還有餘浪的情況下把臺胞載回金門,比今天的浪要大得多。”

到達金門後,一位金門的朋友龔萬鵬來接托比。

龔萬鵬帶著托比走在金門海邊,手指之處就是廈門,即使這一天有大霧,但隻有18公裡遠的廈門在托比眼中也是能一眼看清的,真得就是那麼近。目前,金門和廈門間最為便利的交通方式就是“小三通”,但龔萬鵬很希望兩城之間未來能夠建起一座橋梁,讓兩岸居民來往更為通暢。

對岸就是廈門

龔萬鵬在廈門工作生活瞭20年,孩子讀高中時,他陪孩子回金門讀書,父母仍留在廈門。原本他每周都會乘坐“小三通”來回,但是因為疫情,“小三通”停運瞭,他曾經三年都無法與父母團聚。

龔萬鵬(臺灣居民):“當時看著對面的廈門,想著在那裡的父母,尤其是每逢佳節倍思親,什麼中秋節、除夕夜......想到那個時候,現在都還不能說,還是心痛得不行。”

“小三通”停運的日子裡,龔萬鵬和傢人忍受著分離,現在“小三通”恢復瞭,龔萬鵬時不時就會坐著它去廈門溜達一圈。在采訪的前一天,他還坐瞭“小三通”。

龔萬鵬(臺灣居民):“我昨天大概到中午左右到廈門去吃廣式的色拉飯,吃完之後談完事情再回來,晚上吃金門本地的晚餐。我們金門居民的價格比你們還要再便宜個20%到30%左右。

蓮花鎮蓮花山有位蓮花伯

在廈門的蓮花鎮蓮花山有一位來自臺灣的蓮花伯。蓮花伯,原名簡福川,今年68歲,因為要在廈門種蓮花,所以他每三個月都要乘坐一次“小三通”。

廈門的土壤不適宜種蓮,所以蓮花村原來根本沒有蓮花,是蓮花伯花八年的時間,運來瞭一萬多車土,用18年的時間,將一片荒地打造成瞭蓮花基地。在這18年中,他培育瞭600多個品種的蓮花。1997年至今,蓮花伯已經在大陸建瞭6個蓮花基地,分別在海南、廣東、江西、武漢、廈門和江蘇。

蓮花伯展示自己種蓮花的地方

“小三通”給大陸帶來瞭像蓮花伯這樣的臺灣商人和農民。在大陸,他們享有更大的市場和更多的機會。而對大陸來說,這些人帶來瞭臺灣的農業經驗,特別是有機農業經驗。這樣的互惠互利,形成瞭真正的雙贏。比如蓮花伯就將在臺灣使用的一套有機耕作方法和技術帶來瞭蓮花鎮。

蓮花伯:“有機種植一定要有一個凈化池。在臺灣,就是一定要先把水質管理好,叫凈化。臺灣的農業跟這邊有差異性。這裡要凈化,就要養生態魚,將水裡的藻類吃掉,然後過濾,夏天用荷花、秋菱、菱角,菱角有細根,過濾完後水就很幹凈,就用來種蓮花。”

圍繞著蓮花做文章,蓮花伯還率先涉足其他產業,比如用香水蓮泡茶。

據說,這茶裡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2,是純天然的“蓮花清瘟”。

當然,乘著“小三通”來大陸創業的除瞭蓮花伯這樣的農民,還有很多臺灣地區的年輕人。在廈門,臺灣青年創業基地就有三四十傢。

范薑鋒和托比

范薑鋒來自臺灣,他幫助臺灣青年創業,向中國政府申領創業補貼,他已與 500 多名臺灣青年合作,在他的這個產業園裡,他已幫助 40 傢臺灣青年的企業成長。

范薑鋒(臺灣青年):“廈門對於臺灣青年創業有補貼。比如說像這見辦公室租金雖然是3000塊,但政府會全額補給他們,所以其實等於是免費的。”

免費的辦公室

現在的范薑鋒已經是“創業指導大師”,但當年他辭職後,坐著“小三通”來到大陸,白手起傢的艱難往事還歷歷在目,朋友來瞭甚至請不起一頓飯。也正是因為知道創業的艱難,所以范薑鋒希望自己能幫助那些來大陸創業的臺灣青年少走彎路,讓大傢資源共享,共同進步。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