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發展新亮點|加速軟硬聯通 打造灣區標準——大灣區協同發展走向深入

“香港與內地恢復全面通關後,跨境工作更加方便,隻需要出發前在手機App買高鐵票就行。”在深圳創業的香港青年陳升說。

當下,粵港澳大灣區基礎設施建設熱潮澎湃,協同發展迸發強勁合力。

圖為南沙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新華社記者盧漢欣 攝

圖為南沙港四期全自動化碼頭。新華社記者盧漢欣 攝

廣汕高鐵全線正線鋪軌完成,南珠(中)城際項目開工……今年以來,“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加速推進,基礎設施“硬聯通”日漸完備。

深圳、香港兩地間已實現地鐵掃碼乘車互聯互認。“現在去香港吃飯、購物、乘車,很多場景都可以用手機掃碼付款,方便多瞭!”深圳市民張小姐說。

以珠三角為主陣地,廣東正舉全省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曾經“蕉林綠野,農莊寥落”的橫琴島,如今大道縱橫;曾經佈滿荒野灘塗的前海,如今滿眼繁華;律師、醫師等數十種港澳職業資格被廣東灣區城市認可,大灣區成為許多港澳青年逐夢的熱土……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大灣區經濟總量超13萬億元人民幣,進一步走在世界灣區前列,展現大前景、大空間。

中山大學區域開放與合作研究院院長毛艷華說,面對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大灣區經濟持續穩健發展,顯現區域市場的活力和高成長性。伴隨進一步開放、創新、國際化,大灣區成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橋梁。

規則機制“軟聯通”,也在持續拓寬深化。

小到絲苗米、杏仁餅,大到樓宇可持續發展指數、食品冷鏈應急配送規范,如今都有瞭“灣區標準”。

4月下旬,粵港澳三地在深圳共同公佈110項“灣區標準”。打開這份標準清單,其中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類14項,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化產業體系類16項,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類80項。“灣區標準”以形象化、具體化的集中呈現方式,讓公眾對大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理解和認識更加直觀清晰。

近期,立足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和澳門居民需求,橫琴人壽與中興經紀聯合發佈“橫琴愛傢保防癌疾病險保險計劃”“安居無憂傢財險”等創新保險產品和服務。

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執行委員會副主任符永革表示,通過在合作區創新推出面向琴澳居民的各項特色保險及服務,可以為兩地居民提供便利的就醫保障,提升合作區醫療保障水平,是金融支持琴澳民生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

更加頻密的灣區“相互奔赴”,帶動信息、資金、數據等要素流動,更深化瞭“心聯通”。

1月中旬,深圳前海代表團來香港舉行推介會。香港會展中心內,可以容納300人的一間會議室裡座無虛席。

“能夠面對面和前海的代表交流大灣區發展的最新機遇,我們都特別興奮。前海有很多新政策,我們希望第一時間傳達給香港青年,幫助他們把握創業就業機遇,融入大灣區發展。”前來參會的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協會創會主席李培說。

3月,澳門、橫琴聯合組成招商推介代表團奔赴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開展招商推介、座談調研、企業拜訪等活動,組織約280場商業配對,促成6項合作現場簽約,向國際市場釋放瞭澳琴一體化、高水平對外開放的積極信號。

“這次出訪的最大亮點是‘澳琴一體化’,澳琴首次聯手向海外工商界推廣‘澳門平臺+國際資源+橫琴空間+成果共享’的新模式,凸顯‘1+1>2’的協同效應。”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主席餘雨生表示。

旅客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手信街遊覽。新華社記者張金加 攝

旅客在澳門大三巴牌坊前手信街遊覽。新華社記者張金加 攝

協同力度大,企業信心足。香港貿易發展局與渣打銀行4月17日公佈的一項調查顯示,一季度反映大灣區企業業務活動現狀的指數從去年第四季度的39.5增至超過榮枯線的51.3,而“業務活動預期指數”更跳升至61.5。

圖為香港城市風光。新華社記者陳鐸 攝

圖為香港城市風光。新華社記者陳鐸 攝

廣東省有關負責人說,廣東將加快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傢科學中心、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攜手港澳把大灣區這篇大文章抓緊抓實,打造世界級灣區、發展最好的灣區,牽引帶動廣東高質量發展。

監制:車玉明

統籌:杜宇、雷敏

策劃|編輯:徐曼

記者:孫飛、陸蕓、李寒芳

海報制作:魏冠宇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