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時代,公眾在使用互聯網平臺進行消費,若不慎洩露個人信息,便常會受到網上推送的海量垃圾信息侵擾。“我經常去直播平臺領券購物,可能在直播間洩露瞭姓名和住址,最近經常收到裝修公司的電話短訊轟炸。”平時喜歡看短視頻的何女士說。“90後”劉同學則表示自己喜歡從日本海淘動漫周邊,但跨境電商App要求必須提供真實姓名和身份證號,以供海關檢查。當他詢問客服相關隱私信息是否會洩露時,對方回答:“現在隱私洩露的太多,不差這一次!”

  記者調查發現,北京仍有一些餐廳要求掃描二維碼關註微信公眾號才能點單,這些公眾號會經常向顧客推送廣告。在北京市通州區的一傢餐廳,服務員表示需“掃碼點單”,記者掃碼後,頁面提示要關註餐廳公眾號,然後轉至微信小程序,隻有在隱私服務協議頁面選擇“同意”,才能進入點菜界面。協議顯示,同意該政策則相當於授權系統背後的科技公司獲得消費者在微信等第三方軟件的登錄名、昵稱、姓名、手機號等信息。

  潘克峰表示,用戶應增強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從源頭減少、杜絕隱私的洩露。包括註意盡量不在公共設備上輸入個人賬號及密碼,不隨便點擊聊天中對方發來的鏈接、避免在社交媒體過度暴露自己的個人隱私、親友信息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