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著“一腔熱血、百年大學、千載品牌、萬世良心”的理念,港中大(深圳)的辦學質量得到瞭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服務國傢、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已累計承擔各級各類項目超1000項,國傢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立項數量持續增長

夜色下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俯瞰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供圖

  前不久,全球知名的香港中文大學過完60周歲生日。脫胎於這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下稱港中大(深圳))將在明年3月迎來建校十周年。

  港中大(深圳)憑著“一腔熱血、百年大學、千載品牌、萬世良心”的理念,辦學質量得到瞭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在紮根中國大地辦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方面走出瞭獨特路徑。

  按照黨中央“紮根中國大地辦大學,走出一條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路”要求,港中大(深圳)將砥礪前行,繼續追求卓越的教學與研究水平,為建成國際一流的研究型大學而奮鬥。《瞭望》新聞周刊記者日前專訪瞭中國工程院院士、港中大(深圳)校長徐揚生。

中國工程院院士、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長 徐揚生

  緊抓機遇創建一流大學

  《瞭望》:港中大(深圳)在創建一所國際一流的研究型大學,為國傢和粵港澳大灣區培養國際化創新型高層次人才方面,進行瞭哪些探索?

  徐揚生: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港中大(深圳)成為粵港澳大灣區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生動實踐。

  以一流人才吸引更多一流人才。我帶頭多次拜訪多位全球同行評議中的一流科學傢和傑出人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阿裡耶·瓦謝爾(Arieh Warshel),中國科學院院士唐叔賢、唐本忠等600多位頂尖學者,選擇到港中大(深圳),拓荒學科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培養人才。

  著眼百年千載打造育人空間。港中大(深圳)註重學校空間質感。一進圖書館,4米多高的書墻,旋轉式擺滿上萬冊中外佳作,營造出濃濃的知識聖殿氣息。出入圖書館的醒目處,幾行文字時時提醒和鼓勵師生——“哪怕整個世界都黑暗瞭下來,在這裡永遠有一盞燈為你亮著”。

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內,4米多高的書墻營造出知識的聖殿感 劉苗苗攝 2023年10月攝

  《瞭望》:比起初創期,港中大(深圳)的今天發生瞭怎樣的變化?

  徐揚生:港中大(深圳)已今非昔比。占地約1.3平方公裡的校園,已建有6個學院、7個書院、1個研究生院。600餘名國際知名的優秀學者和研究人員,帶著10000多名學子從事著26個本科專業、39個碩士博士研究生專業的教學和研究。其中,近百名教授入選全球前2%頂尖科學傢,數十位教授榮膺各國院士、頂尖學會會士。超過70%的本科畢業生選擇海外名校繼續攻讀碩士或博士學位,其中超過70%的學生攻讀世界大學排名前50大學的碩士或博士學位。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內正在學習討論的同學們 2023年9月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供圖

  打造合作辦學典范

  《瞭望》:是哪些因素成就瞭港中大(深圳)的發展?

  徐揚生:港中大(深圳)的發展,是一顆創新種子與一片創新沃土的故事。

  種子是香港中文大學,自帶創新基因和創新精神,是中國教育傳統與西方現代大學辦學理念結合而生的國際化大學,在亞洲乃至世界屈指可數。

  沃土是深圳,既是改革開放的探路者,又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還是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之一,有完備產業鏈,有開放包容、創新創業的文化氛圍。

  一河之隔的地理優勢,再加合作辦學的快速發展,讓香港中文大學這粒種子快速落地生根,港中大(深圳)辦學質量得到瞭國內外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

  《瞭望》:港中大(深圳)有哪些特色?

  徐揚生:師資教學與國際一流高校接軌,營造國際化育人環境。學校引進教師100%有國際一流高校執教或研究經驗,與世界名校開展各類國際合作項目超240個。

  學院+書院,托舉學生成長。學院負責專業教學和學業規劃職業發展指導;書院提供食宿、體育、文化交流、社會活動、情操培養等生活類和心智指導等服務,促進學生身心全面成長。

  “混”式育人,營造開放包容的文化。學校依托書院,讓不同國籍、文化、年級、專業的同學“混”在一起生活,互促互學互長,培養有胸襟、有包容度的人才。

  《瞭望》:港中大(深圳)和香港中文大學有什麼不一樣?

  徐揚生:借粵港澳大灣區的產業優勢,港中大(深圳)的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在更大空間施展,做成瞭很多在香港難以做成的事。

  比如,每年學生有3個月被學校“推向”社會。期間,可去公司實習,可做科研助理,還可去國外訪學或參加學術會議等。這些學校學不到的經驗,會讓學生畢業時變得更有競爭力。

  又如,平臺建設緊扣國傢和粵港澳大灣區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目前,港中大(深圳)已打造國際一流科研平臺82個,其中國傢級1個,省級10個,市基礎研究機構2個,諾貝爾獎(圖靈獎)科學傢實驗室4個,其他市級重點平臺近20個,與行業代表性企事業單位共建校企聯合實驗室26個。

  有用人單位評價我們的畢業生:“有國際視野,有學術基礎,還有很強的應用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領導力,是具有未來適應能力的創新型人才和粵港澳大灣區的戰略人才。”

  科研創新成果也有不俗成績。截至目前,港中大(深圳)服務國傢、粵港澳大灣區及深圳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已累計承擔各級各類項目超1000項;國傢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申報立項數量持續增長。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內涼亭一角 2023年10月攝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供圖

  選好鐵,煉好鋼

  《瞭望》:如何著力自主培養創新型戰略人才?

  徐揚生:關鍵是重視年輕人才。政策待遇要向青年科學傢傾斜。希望經過我們扶持,10~20年後他們中能湧現諾貝爾獎獲得者或院士。

  打造適宜的工作環境。給師生提供一流的科研設備、科研平臺,充足的科研經費,還有平等自由的學術氛圍,讓老師們潛心科研、安心從教。

  《瞭望》:在港中大(深圳),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教授為本科生上課,與本科生吃飯聊天談心,這樣安排的考慮是什麼?

  徐揚生:大學一、二年級的學生若能跟諾貝爾獎獲得者、院士、教授這樣的一流人才圍繞人生或課程進行交流討論,他的人生境界可能大不一樣。

  我相信,有這樣的經歷,學生的眼界會更開闊,他心中永遠有一團火、一盞燈,指引著他自驅前行。

  《瞭望》:你很重視走訪中學,這是為什麼?

  徐揚生:如果把大學比作煉鋼的地方,中學就是原材料鐵的富集地。煉好鋼,必須選好鐵。我走訪瞭上百所中學,與他們一起上課、交流、吃飯。中學最後兩年是學生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間,我們要考慮大學如何銜接好中學。

  《瞭望》:你選“鐵”看重哪些能力?

  徐揚生:一是獨立思辨能力,能夠獨立思考。二是表達能力,包括敘述寫作能力。寫作背後其實是組織管理的能力。三是視野,包括對世界、傢庭、父母、自己的看法等。四是情商,包括有沒有同理心,能不能為他人著想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