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1月20日,參觀者在2023中國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參觀。\新華社

  “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

  “新質生產力”,一個令人耳目一新的詞匯。“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培育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增強發展新動能”──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黑龍江首次提出這一重要概念,引發海內外高度關註。

  當前,我國經濟正處在鞏固復蘇基礎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期,內生動力還不強,總需求仍然不足,推動高質量發展需克服不少困難挑戰。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要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科技創新是關鍵之舉。

  向“新”而行,依靠創新驅動積蓄發展動能──

  11月28日,在上海張江科學城的未來公園,習近平總書記參觀瞭上海科技創新成果展。一走進展廳,就能感受到撲面而來的科技感和未來感:介孔材料、環形RNA、智能機器人、創新藥械,還有“空天陸海能”的一個個大國重器,一張張科創名片熠熠生輝。展廳裡,面對來自各行各業的科研人員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語重心長地說:“推進中國式現代化離不開科技、教育、人才的戰略支撐,上海在這方面要當好龍頭,加快向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邁進。”

  今年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利用到地方考察調研的機會,一次次深入科技創新最活躍的區域,同科技工作者面對面交流,瞭解重大科研進展,研究科技創新的內在規律,釋放出始終聚焦科技創新的鮮明導向。今年3月,《黨和國傢機構改革方案》印發,提出組建中央科技委員會,重新組建科學技術部,聚焦科技工作前瞻性謀劃、系統性佈局、整體性推進,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今年以來,國產首艘大型郵輪命名交付,C919大型客機實現商業運營並進入產業化發展階段,“東數西算”工程8個國傢算力樞紐節點建設全部開工,一系列重大工程亮相,成為重點領域不斷突破、產業結構持續優化的生動寫照。

  一組亮眼數據振奮人心:45個國傢先進制造業集群縱橫鋪設,上半年合計產業產值超過10萬億元;全國已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3萬傢,大中小企業鏈式協同、融通創新;“5G+工業互聯網”項目超過8000個,已建設近萬傢數字化車間和智能工廠,數字技術加力賦能實體經濟。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以產業升級構築競爭新優勢,中國經濟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中不斷發展壯大。

  向“新”而行,在綠色升級中不斷顯現新氣象──

  “堅持綠色發展是必由之路。”6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時強調。10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詳細瞭解企業轉型升級打造綠色智能工廠、推動節能減污降碳等情況,殷殷囑托:“要再接再厲,堅持源頭管控、全過程減污降碳,大力推進數智化改造、綠色化轉型,打造世界領先的綠色智能煉化企業。”隨後召開的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把產業綠色轉型升級作為重中之重,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積極發展綠色技術、綠色產品,提高經濟綠色化程度,增強發展的潛力和後勁。”

  這是中國能源結構的重大變化──截至6月底,我國可再生能源裝機達到13.22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預計今年底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將突破14.5億千瓦,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將突破10億千瓦。張北可再生能源柔性直流電網建成投用,每年可向北京輸送140億千瓦時的綠色電能;南方電網與上下遊數千傢供應商合作創新,拉動上下遊近4000億元的產能需求;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示范工程,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100萬噸……追“風”逐“日”,低碳轉型,全國各地綠色發展勢頭正強。

  向“新”而行,人文與經濟的良性互動不斷開拓發展新空間──

  12月的蘇州拙政園,黃紅相間的樹葉和粉墻黛瓦的古建築相互映襯,呈現出一幅古韻悠悠的江南風景圖。10多公裡外的蘇州工業園區,以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為牽引,一批批企業正加速開展大模型開發,向著前沿技術邁進。傳統與現代,一座城市的一體兩面,正是人文與經濟的有機結合。

  今年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江蘇代表團審議時佈置瞭這樣一個題目:“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杭都是在經濟發展上走在前列的城市。文化很發達的地方,經濟照樣走在前面。可以研究一下這裡面的人文經濟學。”7月到江蘇考察,總書記道出瞭他的蘇州印象:“蘇州在傳統與現代的結合上做得很好,這裡不僅有歷史文化的傳承,而且有高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代表未來的發展方向。”

  新時代人文經濟學,為中國經濟發展拓展新的視野、註入新的內涵。江西景德鎮,千年窰火正旺。陶瓷文化保護與文旅產業發展相得益彰,讓這座古老的城鎮煥發新意:2萬多年輕人忙碌在製瓷一線;龐大而完善的陶瓷產業鏈;2022年陶瓷產業總產值達665億元,出口額同比增長147.9%……10月1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景德鎮,鼓勵當地加強創意設計和研發創新,進一步把陶瓷產業做大做強,把“千年瓷都”這張亮麗的名片擦得更亮。

  以人文賦能高質量發展,各地抓好自身傳統特色,推動文化繁榮與經濟發展融合互動:北京努力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武漢依托通達八方的地理優勢、開放包容的人文品格奮進拓新;重慶以文化賦能經濟,打造文旅融合新業態……海外學者認為,“人文經濟學”抓住瞭當今中國最吸引人、最激動人心的特征之一,那就是一種永不停歇的奮鬥求索精神,不斷為中國和世界探索新的可能。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