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訊】記者盧靜怡廣州報道:中山大學港澳研究40年(1983-2023)暨“港澳研究回顧與展望”研討會9日在廣州舉行。
在主旨報告環節中,香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方偉晶分享瞭對香港移民研究的初步調查結果。該調研抽樣調查瞭2500名每月至少有兩周在大灣區內地城市中生活或工作的香港居民,超過一半已移居大灣區內地城市的港人對生活狀況感到滿意,大部分人對內地醫療條件都持正面看法。方偉晶認為,人口遷移直接或間接涉及經濟利益和市場規律,是理解大灣區起源和發展的關鍵,其中涉及到人口、組織、環境、科技等元素。下一步需要社會調查來瞭解大灣區社會整體發展圖景。
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傢、教授陳廣漢回顧瞭內地市場開放與大灣區經濟整合的進程。他指出,內地從局部開放到全方位開放再到制度性開放,進一步為大灣區發展形成瞭與國際貿易和投資通行規則相銜接的、規則透明的基本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陳廣漢認為,下一步,大灣區應統籌好國傢安全與對外開放的關系,探索高水平開放的新領域和新規則。他建議,可以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法律,發揮香港建設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的優勢,打造大灣區一體化的技術市場,促進創新要素跨境自由流動。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表示,要提升大灣區市場一體化水平,需要加強香港與大灣區內地城市“港口通”“總部通”和“科研通”。他認為,“總部通”可以讓香港的總部與大灣區內地城市的總部實現“資金通”,特別是涉及“資本和結算”先通起來,就如同滬港通、深港通、基金通、理財通、藥械通等“管道式聯通”做法,促進大灣區跨國公司總部之間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發表評論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