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35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同仁堂,依托國際化發展“四步走”戰略,歷時30年,把中醫藥文化逐步傳播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主要國傢,成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同仁堂香港大埔生產研發基地的破壁靈芝孢子粉生產線一角(2023 年 4 月攝)同仁堂國藥公司供圖

  走進澳大利亞悉尼的一傢同仁堂門店,充滿中國古韻的中藥櫃,忙著照方抓藥的工作人員,讓人仿佛置身北京。門店張貼著介紹中醫藥文化的英文宣傳海報,還會不定時舉辦各種義診咨詢活動,由專業中醫接診,讓顧客親身體驗中醫藥的神奇療效和文化精髓。

  像這樣的境外門店,同仁堂有160餘傢,涉及零售終端、中醫診所、養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輻射28個國傢和地區。

  依托全球門店,同仁堂已為全球約5000萬人送去瞭中式健康解決方案,並在上億人群中推廣瞭中醫藥文化。

  有350多年歷史的中華老字號企業同仁堂,依托國際化發展“四步走”戰略,歷時30年,以十年一臺階的躍升節奏,把中醫藥文化逐步傳播到港澳、東南亞和歐美主要國傢,成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讓世界認識中醫藥

  依托“走出去”“走進去”“走下去”“走上去”四步戰略,同仁堂在國際上贏得瞭社會各階層的認可。

  “走出去”的起點是香港。改革開放初期,香港女商人陳健心常來北京,看到同仁堂前門大柵欄總店常年門庭若市,買藥的華僑常常幾大包幾大包地往境外郵寄,主動找到同仁堂合作。不久後,同仁堂邁出走向國際化的第一步——在第一批出海創業人員的不懈溝通和努力下,安宮牛黃丸、大活絡丸、六味地黃丸等同仁堂的明星藥物通過各路經銷商在香港銷售。

  1993年,同仁堂赴香港開辦門店。說著京味普通話的派駐工作人員,在華僑眼中意味著“正宗”“原汁原味”。華僑們慕名而來,排起長隊,等待名中醫把脈開藥。“同仁堂店前排起的長隊在當時的香港街上構成瞭一道獨特的風景。”時任北京同仁堂國藥有限公司(簡稱“同仁堂國藥”)CEO丁永玲接受《瞭望》新聞周刊采訪時說。

  進一步,同仁堂實施經濟文化雙輪驅動發展戰略,策劃一系列活動,增進境外對中醫藥的瞭解。“走下去”和“走上去”是兩條主要途徑。

  “走下去”即發動境外民眾力量,通過策劃各類活動,讓境外民眾享受中醫藥帶來的健康生活方式。比如,“同仁關愛防中風”系列活動,以開展健康講座、探訪長者中心、贈醫施藥送健康等形式,傳遞預防中風知識。2016年在香港大學舉辦的“千人八段錦”,作為當年“同仁關愛防中風”活動之一,刷新瞭當時“最大型八段錦學習班”的吉尼斯世界紀錄。

  “走上去”即增進境外國傢和地區領導人和相關政府部門對中醫藥的認識和理解,通過策劃推廣活動,逐漸實現從不瞭解到逐步嘗試、再到有針對性的選擇轉變。借助中信集團與哈薩克斯坦合作建立的信任關系,同仁堂醫藥第一次進入哈薩克斯坦總統醫院,被哈薩克斯坦高層認可。

  從1993年同仁堂第一次在香港開店算起,30年國際化發展,同仁堂攜中醫藥文化,足跡遍及東南亞地區和歐美主要國傢。很多民眾因同仁堂受益於中醫藥。

  穩健拓展,支撐中醫藥文化走出去

  “店裡有大活絡丸嗎?”“有十全大補丸嗎?”“購買中藥需要處方嗎?”……今年9月1日,聽說安大略省列治文山的同仁堂開業,前來咨詢的當地患者絡繹不絕。

  列治文山店是北京同仁堂在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開的第四傢分店,它的到來讓北京同仁堂在加拿大大多倫多地區和大溫哥華地區的門店增至8傢,預計讓當地每年的中醫藥消費人群達到約9萬人次,中醫治療人數約1.7萬人次。

  北京同仁堂(多倫多)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肖常國希望,通過新店業務拓展,在加拿大繼續推廣中醫藥文化。“新冠疫情期間,中藥功效獲得不少加拿大消費者認可,這為進一步傳播中醫藥文化打下瞭非常好的基礎。”肖常國說。

  不獨加拿大,數據顯示,2021年至今,同仁堂國藥的門店從149傢增加到162傢,增加瞭13傢。

  這離不開同仁堂的海外發展戰略,突出“穩”和“入鄉隨俗”。

  穩即穩紮穩打。同仁堂海外發展過程中,堅持不貪功冒進,確保所有門店盈利。如果開業第三年仍然虧損,就會堅決關停。穩還體現在質量把控。為瞭確保產品和服務質量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同仁堂建立瞭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從原材料采購、生產工藝、質量控制、產品檢驗到售後服務都有嚴格把關。

  入鄉隨俗即充分尊重海外國傢地區的生活習慣、宗教習俗、法律法規等。銀翹解毒片在澳大利亞的版本和國內不同,外觀和西藥片一樣,內裡是濃縮片劑。“穿著洋裝,心還是中國心。”北京同仁堂澳大利亞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馬安陽說,通過中藥西制,高度濃縮的藥片服用量大大減少。相比於一次服用幾十粒水蜜丸,一次吃兩片藥讓西方患者更容易接受。

  丁永玲告訴記者,各個國傢對中醫藥的認知和管理標準不一,做到“入鄉隨俗”往往意味著比國內付出高出幾倍、幾十倍的溝通成本、生產成本、研發成本。但是從服務國傢文化“走出去”戰略來看,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以中醫療效打破認知壁壘

  “中醫藥是醫藥還是文化?”負責同仁堂澳洲業務的經理馬安陽去門市巡查時,經常會接到顧客的疑問。

  馬安陽會從養生醫學的巨著《黃帝內經》和炎帝發明醫藥的故事講起,讓外籍人士看到炎黃子孫與醫藥的關系,還有中醫藥與中國哲學的關系。

  同仁堂鮮少花錢在國外媒體投放廣告,更多把資源投在醫藥技術攻關、患者病痛診治和服務質量優化上,以實際療效來證明中醫藥。

  2023年由同仁堂和香港大學合作的關於安宮牛黃丸藥理的研究成果一經公佈,即引發各大媒體爭相報道。其以科研理據證實瞭北京同仁堂安宮牛黃丸在治療腦卒中方面的多項有效性,特別是能將缺血性中風患者的治療黃金期延長半小時,降低溶栓治療所致的腦出血風險和死亡率。這一突破為解釋中醫藥的科學性和改變海外民眾對中醫的認知再添註腳。

  眼下,同仁堂海外產業正在加速形成閉環,屆時將有更多針對海外的產品和服務研發出來,讓中醫文化出海未來可期。

  (《瞭望》2023年第49期 )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