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2019年8月21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傢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甘肅省蘭州市黃河治理蘭鐵泵站項目點瞭解黃河治理和保護、堤壩加固防洪工程建設等情況。\新華社

  【大公報訊】新華社11月26日發表題為《習近平的黃河情懷》的文章。文章指出,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裡寫入胸懷間。從青藏高原出發,穿高山、越峽谷、匯百川、納千流,黃河在神州大地奔騰5400餘公裡,哺育瞭千千萬萬的華夏兒女、滋養瞭輝煌燦爛的中華文明。習近平總書記牽掛著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黨的十八大以來,踏遍黃河上中下遊9省區,目光所及、駐足所思,盡是對母親河未來的深謀遠慮。“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言之殷殷、情之切切,九曲黃河激蕩起更為雄渾的新時代交響。

  大河之治 “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

  2019年9月17日,河南鄭州,黃河博物館“千秋治河”展廳。在一幅歷史上的黃河改道圖前,習近平總書記久久凝視。

  決溢范圍北至天津,南達江淮,縱橫25萬平方公裡,搖擺不定的流線如厲鞭抽向大地,給百姓帶來苦難。黃河既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生命河,也是一條桀驁難馴的憂患河。曾幾何時,黃河“多淤、多決、多徙”“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在新中國成立前的2500多年間,下遊共決溢1500多次,改道26次。

  “黃河寧,天下平。”“從某種意義上講,中華民族治理黃河的歷史也是一部治國史。”思接千載,總書記深刻思考著治黃與治國的關系。

  千百年來,華夏兒女祈願著黃河安瀾。新中國成立後,歷史將治黃重任交到中國共產黨人手中。據統計,新中國成立至今,黃河實現70多年伏秋大汛不決口,24年不斷流,先後抵禦12次大洪水,創造“地上懸河”治理奇跡。

  “實踐證明,隻有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才能真正實現黃河治理從被動到主動的歷史性轉變,從根本上改變黃河三年兩決口的慘痛狀況。”習近平總書記說。

  來到黃河國傢地質公園,習近平總書記沿黃河岸邊步行察看周邊環境。憑欄遠眺,眼前天高水闊,林密鳥翔。總書記心中,謀劃著黃河安瀾的宏偉藍圖。

  五害之屬,水最為大。深知治水之重、之難,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我們五千多年中華文明史中,一些地方幾度繁華、幾度衰落。歷史上很多興和衰都是連著發生的。要想國泰民安、歲稔年豐,必須善於治水。”

  黃河,無疑是治水的重中之重。“國慶前夕大傢都很忙。再忙,黃河問題還是要安排時間認真研究一下,黨中央對這個問題高度重視。”第二日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開宗明義。

  “我們都把黃河稱為母親河,保護黃河是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總書記的一番話,道盡黃河之於中華民族生存發展的重大意義。

  “黃河水少沙多、水沙關系不協調,是黃河復雜難治的癥結所在。”“盡管黃河多年沒出大的問題,但黃河水害隱患還像一把利劍懸在頭上,絲毫不能放松警惕。”

  帶著這樣一種憂患意識,習近平總書記多次親臨黃河一線考察汛情。

  山東東營,黃河入海口。2021年10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彼時,黃河秋汛洪水已經退回主河槽,但從主河槽到碼頭綠化帶10多米的“過界”痕跡依舊清晰可見。

  剛一下車,總書記便問詢前段時間水位最高時的水邊線在哪裡。“這就是10月8日漫灘時的水邊線。”在碼頭上,黃河河口管理局負責人手持展板,向總書記一一匯報。

  碼頭風高浪急,總書記伸手幫助扶著晃動的展板,仔細察看,不時插話提問。當聽到黃河秋汛雖然“有驚有險”,但沒有出現重大損失和人員傷亡,總書記點頭肯定。“今天來到這裡,黃河上中下遊就都走到瞭,我心裡也踏實瞭。”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