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4日,2023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廣東省高質量發展主題參訪調研團來到位於陽江市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瞭解“南海Ⅰ號”及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發展歷史。\大公報記者黃寶儀攝

  “南海Ⅰ號”沉船總體保護項目日前啟動,標志著“南海Ⅰ號”古沉船船體發掘工作正式結束,交通運輸部廣州打撈局將於近期為“南海Ⅰ號”換上長期支護“新衣”,明年拆除陪伴船體十多年的沉箱,讓公眾能從更近距離、更佳角度一睹“南海Ⅰ號”的真容。14日,2023海外華文傳媒合作組織廣東省高質量發展主題參訪調研團來到位於陽江市海陵島的廣東海上絲綢之路博物館,瞭解“南海Ⅰ號”及中國古代海外貿易發展歷史。參訪團成員們認為,“南海Ⅰ號”被發掘和打撈,為中國在南海地區合法擁有海域權、外交權等提供瞭極為重要的實證。另外,“南海Ⅰ號”的歷史印證瞭貿易往來可以推動民眾生活變得豐富美好,當下世界各國也應加強合作交流,實現多方共贏。\大公報記者 黃寶儀、李紫妍陽江報道

  在參訪現場,“南海Ⅰ號”上的精美瓷器、精致金器,還有錢幣等各種出水文物,讓參訪團成員對800多年前的中國工藝水平贊不絕口。“有沒有人的遺骸?”“為什麼保存得這麼好?”“這是不是說明船上還有外國人?”參訪團成員們對“南海Ⅰ號”的故事充滿興趣,一路緊隨講解員的步伐,追問出滿心的好奇。

  讓中西文化交流更密切

  國傢文物局於2013年11月啟動瞭“南海Ⅰ號”全面保護發掘工作,歷經10年的古沉船船體發掘,“南海Ⅰ號”船艙內文物的清理工作才算完成。初步統計,沉船中的出水文物僅精美陶瓷就已超過18萬件,下一步,“南海Ⅰ號”事業重心正式轉入全面保護、研究闡釋、活化利用、展覽展示、學術交流新階段。根據國傢文物局批覆同意的方案,在完成當前“南海Ⅰ號”長期支護建設後,明年將拆除陪伴瞭船體十多年的沉箱,讓公眾能從更近距離、更佳角度一睹“南海Ⅰ號”的真容。在未來幾年裡,“南海Ⅰ號”要努力完成船體硫鐵化合物和可溶鹽的有效脫除、填充加固、脫水定型及復原安裝等工作,並繼續開展各類出水文物的深度清理、完全脫鹽和保護修復工作,才能最終實現“南海Ⅰ號”船體和出水文物的長久、安全保存。

  “南海Ⅰ號”的出水文物深刻反映瞭古代東西方不同文明交流的文化積攢,是推進今天“一帶一路”建設的文化基礎,對推動絲路沿線國傢和地區民心相通具有重要意義。菲律賓華商縱橫傳媒社長黃棟星認為,中國商船通過海上絲綢之路運載絲綢、瓷器、茶葉等貨品到西方國傢,既讓西方社會尤其是貴族階層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也讓中西方文化交流變得更加密切。正如“南海Ⅰ號”運載的商品曾改變瞭西方貴族的生活,今天中國的科技也在高速發展,在5G、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領域都有優勢產品,很多國傢也都希望繼續加強與中國的聯系與交流。因為隻有合作共贏,才能讓世界民眾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瞭解中國歷史實物資料

  “在展覽館裡看到瞭很多‘南海Ⅰ號’的出土文物,沒想到在宋朝時期我國的海外貿易就如此的繁榮,各國之間往來如此的密切。”巴基斯坦─南亞在線社長朱同景說,講好“南海Ⅰ號”故事,也是講好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故事。

  中華微視董事長宋體金是學習歷史出身,對於此次能在參訪過程中瞭解“南海Ⅰ號”的前世今生感到十分驚喜。“非常震撼!這是讓我們瞭解中華文化、中國歷史非常好的實物資料。”宋體金表示,在當前南海局勢倍受全球矚目的時代背景下,“南海Ⅰ號”在南海海域被發掘、打撈,也有力彰示著,我國在宋代時期就已經在這片海域暢通無阻地進行商貿往來,為我國在南海地區合法擁有海域權、外交權等提供瞭極為重要的實證。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