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傳媒大學主辦的第九屆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近日在北京舉行,“年度口述項目”評選結果亦同期揭曉。由大公網特約撰稿人陳永新擔任紀錄片總策劃、總制片人創作的《尋找飄蕩的忠魂》入選十大“年度口述歷史項目”。

著名主持人敬一丹(左三)等嘉賓為年度十大口述歷史項目頒發證書(主辦方供圖)

  據悉,中國口述歷史國際周是中國傳媒大學崔永元口述歷史研究中心在持續進行口述歷史訪談和資料收集的同時,為推動這一領域學術交流與國際傳播活動而搭建的一個國際性平臺。由口述歷史國際研習營、年度紀錄影像展映、國際口述歷史項目展示、口述歷史之夜和“口述歷史在中國”國際研討會等眾多版塊組成。

  為歷史抹去塵埃,給後人留下記憶。《尋找飄蕩的忠魂》通過實地走訪重要的抗日血戰地,並到湖北、湖南、雲南及緬甸等地區和國傢進行拍攝,通過還原相關歷史事件、看望慰問老兵、拜會忠良之後等方式緬懷忠魂。

  在中國傳媒大學報告廳,陳永新向與會嘉賓介紹瞭《尋找飄蕩的忠魂》紀錄片創作初衷及拍攝過程中感人至深的故事。據介紹,早在2019年,陳永新和團隊就開啟瞭走訪慰問和祭拜老兵的“遠征”,深受觸動後寫下《尋找飄蕩的忠魂》一文,並引發外界關註。

  “紀錄片創作的初衷是我們希望為歷史抹去塵埃,給後人留下記憶。”陳永新表示,每到一處重要遺址時,有沉重、有悲傷,也有感慨,“在國傢面臨滅頂之災的時候,正是因為有瞭千千萬萬的忠勇之士,才一次次力挽狂瀾,扶大廈之將傾。”除瞭祭拜緬懷,陳永新表示,他更希望通過鏡頭,將忠勇將士們的故事告訴給更多的人,讓子孫後代記住血淚的昨天。

陳永新在傳媒大學向現場嘉賓介紹《尋找飄蕩的忠魂》(大公網攝)

  中國傳媒大學相關負責人表示,相比傳統歷史記錄與敘事方式,口述史料更具個人性、私密性與互動性,將此前不為歷史學傢所關註的人群和角落納入其中,關註瞭歷史聚光燈之外的平凡人物與事件,賦予瞭沉默的社會邊緣族群以發聲的可能,彌補瞭歷史事件發生之前與之後的時間空白,填充瞭以往諸多歷史研究所缺失的廣度、溫度與維度。口述歷史在形式與內容上呈現出的特性,使得口述歷史項目及其參與者散發出濃厚的人文關懷與傢國擔當。

  在當天的活動上,國際口述歷史泰鬥亞歷山德羅·波爾泰利,英國口述歷史協會理事維如思卡·卡拉佈裡亞,新加坡口述歷史學者賴素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定宜莊、姚力,澳門大學講座教授王笛,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祥銀,北京大學教授張藜、助理教授黃江軍,人民政協報社副社長許水濤,軍事科學院研究員陳傳剛、副研究員李振林,北京科技大學教授熊衛民,南京大學副教授武黎嵩,著名主持人敬一丹,歷史作傢餘戈等專傢學者等與會,中國傳媒大學校長張樹庭和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丁俊傑為大會現場致辭。

第九屆口述歷史之夜現場(主辦方供圖)

  據瞭解,自2015年起,口述歷史周已連續舉辦八屆,吸引瞭來自中國大陸及港澳臺、美國、加拿大、德國、英國、瑞典、澳大利亞、意大利、南非、伊朗、日本、韓國、印度、新加坡、蒙古等十餘個國傢和地區數千位口述歷史同仁的參與,線上線下逾百萬人次的互動,已成為中國口述歷史界的重要年度活動。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