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粵港澳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綠色發展學術研討會在廣東珠海舉行。會上,各專傢學者就粵港澳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綠色發展等領域做特邀主旨報告,全面展示瞭海洋環境污染防治新理念、新技術與解決方案,為廣東省下一步如何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尤其是粵港澳大灣區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提出瞭重要建議。

本次論壇設置1個主論壇和4個專題論壇,包括:重點海域綜合治理、海洋與環境、紅樹林濕地生態系統、海洋微塑料溯源與治理等。

中國工程院院士、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吳豐昌研究員作瞭題為《我國水污染控制與治理十年:成效、科技創新與展望》主旨報告。吳豐昌指出,由於防治與管理要求的不斷提高,我國現行的水環境質量標準急需完善和修訂。環境標準制修訂研究是國傢基礎性工程,是國傢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目標、方向和尺度。標準制修訂應該與時俱進,環境質量標準應該充分考慮到水環境保護、人體健康和生態文明建設等多因素,借鑒國際經驗,結合中國實際和基礎,加強污染成因分析,秉持科學規律、發揮標準在倒逼、優化、支撐和引領等方面促進環境質量改善和高質量發展,堅持生態環境、經濟和社會共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華東師范大學李道季教授在《邁向“塑料公約”制定之路的歷程》主旨報告中提出,隨著大量塑料產品的使用而後廢棄,塑料已經成為全球當前面臨的第一大新污染。海洋塑料垃圾,特別是海洋微垃圾,更是首當其沖。2014年聯合國大會通過瞭一項決議,強調海洋垃圾和微塑料是一個新出現的全球環境問題。據專傢2015年的研究分析顯示,世界排名前十名的海洋塑料垃圾源,中國名列第一。在塑料循環經濟發展大背景下,我國的塑料戰略將對全球塑料經濟產生巨大影響,全球凈塑變革也將對包括我國在內的世界各國的產業結構和塑料貿易產生影響。可喜的是,目前,我國的塑料污染治理正步入良性健康發展階段。致力於為推動全球海洋塑料污染治理,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人類文明可持續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首席科學傢李開明研究員在《珠江口鄰近海域綜合治理攻堅戰實施與思考》的主旨報告中介紹瞭珠江口污染治理的背景及其防治的緊迫性,並提出瞭近岸海域污染防治的治理思路、科學建議和完善方案。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王新明研究員作《大灣區PM2.5和O3協同控制》主旨報告;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張幹研究員作《大氣碳質組分的14C同位素示蹤研究進展》主旨報告;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徐向榮研究員作《大灣區海洋環境新型替代阻燃劑生態效應及研究挑戰》主旨報告。

  (記者 柯丹潔)

點讚(0) 打賞

评论列表 共有 0 條評論

暫無評論

微信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體驗

立即
投稿

微信公眾賬號

微信扫一扫加關注

發表
評論
返回
頂部